
线下早教机构要怎么做直播社群裂变?有成功案例吗?
看您的问题描述是“直播课社群裂变”。重点在于裂变,也就是要建立客户池。方式是直播课。
最近看到朋友的做少儿美术的一个机构,疫情期间的营销应该是算成功的。您可以借鉴下。
一场疫情让很多人只能宅在家里,学校不能开学,学生只能在家里上网课。这也加速了线上教育的发展。当然现在不管大机构小机构都在线下转线上。
有人说线下转线上是必然趋势,有人说小机构转线上是给他人做嫁衣,因为干不过线上巨头。
“一元公益课”的引流方式,不是很新鲜,早就有很多机构玩过了。而朋友这家机构把一元课做出了新花样。因为他知道作为小机构,目前最重要的是保证留存。
常规的我们做引流课,一般都是用低价短期课吸引更多的家长,然后转化就是给出一定的优惠方案,加上老带新,或是团购优惠,以此来促进家长报名。而我这位朋友在正常运营“一元公益课”的同时,把重点放在了校区老师在直播前,直播中,直播后的花絮宣传上。整个疫情期间,机构共开展了28次公益课,从一开始一直持续着花絮的宣传,像vlog一样记录着这一切。其实这就是想告诉家长:我们机构一直都在,我们老师一直都在为孩子精心准备课程,我们的用心的责任态度是可视化的。这无疑是打了一张很有力的感情牌,很暖心且很真实。能让老生家长不会离开你,能让新生家长很真实的认识你机构。
疫情过后转化会有多少我不知道,毕竟疫情还未结束。但这是一个很好的品牌营销,我想转化率也不会很低的。
希望这样一个例子能给您一些启发。最后总结一下,现在引流转化的方式很多,每个机构都有自己的客户池,谁能在池中抓到更多的鱼,就看谁的鱼饵更真实更能打动鱼了。机构要在教学效果的外化,可视化,真实感上花心思。
- 机构做社群和客户裂变,最直接的目的就是增加潜在客户数量,增加转化目标群体。从而获得有效的招生数量,提高园所经营业绩。
- 直播的方式可以理解为从以前传统的线下转到线上。早教机构对于客户的服务本质实际没有变化的,只是服务的形式发生了变化。
- 直播的平台有很多,这个机构可以自行选择。
- 服务的内容要根据服务的受众来定。比如服务老会员,那么可以选择父母课堂,专家育儿讲座等形式。服务潜在客户,可以针对性的普及早教知识,园所核心课程的介绍,早教的重要性等方面去进行。
- 社群裂变具体可以设置直播主题,通过社群现有成员进行转发获得免费听课资格。从而扩大宣传面,吸引新客户进群,达到扩大社群的目的。产生裂变。
- 现在太多的社群维持不了太长时间,这个跟具体运营就息息相关了。社群的运营决定了社群的未来。
- 裂变是一种获客方式,而高质量的服务和维护才是长久之计。
以上。(个人观点纯手写,望***纳)
为什么看了再多育儿书也教不好孩子?
首先,应该肯定题主是一个非常上进的妈妈,在教育孩子方面也下了功夫。可就看了很多育儿书籍还是教不好孩子的问题,得综合来考虑原因。
既然你都感觉看过的书就像是纸上谈兵,那就证明你记住了书上说的,而接下来就是需要宝宝配合了,这个难度不用想也知道,他若肯配合,还谈何教育问题了?
书籍是通过调查分类整理,并不是绝对的,每个孩子的情况也是有差异的,例如:性格、习惯等等,而这些又和孩子的父母、亲人息息相关。如果你只是借助书本上的条框去现实中运作,而不是根据实际情况去改良,那么只能用“生搬硬套”来形容了,而这个也正是教育的大忌。
现在教育都讲求“因材施教”,不能不考虑具体的情况而一味地追求书本,“尽信书则无书”这个道理相信大家都明白吧,所以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看了很多育儿书却教不好孩子的原因在哪?
立场不坚定,看见孩子哭闹就心疼。
孩子年龄小,所以每当孩子哭就觉得心疼,心烦。总觉得只要他安静下来不吵的话,给他什么都行了。所以,每次孩子得不到满足时总用发脾气这招肯定能搞定题主或其他家人。
对自己不自信,怕孩子学不到所以放弃。
感觉育儿书的知识很高深,自己学不到,自己孩子不听。其实,这些都是大人自己的感觉而已,孩子到了年龄,有很多事可以独立完成,只是需要足够多的时间等待罢了。
不能坚持到底,溺宠母多败儿。
看了育儿书,觉得方法不错。但“看的时候都懂,一旦做起来就乱套”,所以才造成了不愿意勉强孩子,孩子能不能坚持也无谓了。因此,溺宠孩子等于是捧杀孩子“惯子如杀子”。
其实,育儿书不用太多,实用就好。再者:尽信书不如无书。别人说得再好,倒不如在实践中改变。
我平时比较喜欢看的是《正面管教》系列、《如何说,孩子才会听》系列、《孩子,把你的手给我》的书。这些书都挺好的,实用性强,推荐你多看多实践,更要做一个“狠心”、“会偷懒”的好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