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对育儿问题和教育困惑,会有很多人愿意参加线下父母学习课程吗?
是要学习学习,领一下父母合格证。难的不是学不学习,是由什么样的人来教。我这个做奶奶的去学校的父母课堂学了一次中国传统礼仪,都讲些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很多都是西方规矩,比如刀叉怎么用,电梯怎么上等等。除了西方文化还有就是等级的体现。在这些老师的眼中,没有平等,没有关爱,只是所谓的礼仪。这样的孩子教出来要么做人上人,要么做奴才。难道这是教育的目的?
如果有时间或者举办方的收费我还能承担的话,我回去参加。因为我们这一代的新手家长一方面受着科学的育儿观念,一方面受到父母的传统育儿观念,有时候也比较困惑,到底那样的教育最适合自己家的孩子,如果能有一些线下的父母学习课程,我还是很愿意去参加,系统学习一下的,毕竟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都不想错过。
我个人觉得不会有很多人愿意参加的,即使他们有能力支付学费,即使他们也觉得应该学习,但是前者不会相信这些父母学习的课程,后者可能觉得买些育儿书来看看就行了。
我是在孩子一岁半的时候去一个家长大学学习的,有些家长是在孩子出现了问题才去学的,比如孩子学习上有问题,跟父母的沟通有问题,或者到了青春期开始叛逆,于是这些平时很忙的家长,还算能够知道亡羊补牢,从育儿书里也找不到答案,只好来家长学校,学了之后很后悔没能早点来。学习永远都不晚,可是去学习得越晚,就会越被动,需要做的补救就越多。所谓亡羊补牢,也得看洞大不大。出来混迟早要还的,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当然,家长学校的课程水平可能也参差不齐,家长的领悟力也不尽相同。就我所在的学校,我是复训了两次才知道老师第一次上课时候很多话的深意。一方面是因为我的领悟力在日日的斗智斗勇中逐渐增长,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即便有人在前方引路,终究还需要摸着石头过河的自己时时忍住懈怠,砥砺前行。
育儿书可能是教家长“育儿之术”,注重细节,但是它未必涵盖每个细节,恰好你有问题的细节它没提到,就没法解决你的问题。在家长学校里可能会学一些“育儿之道”--它不可能瞬间让你参透所有的问题,但是掌握了那些“道”,在纷繁复杂的育儿环境中,家长能自己悟出“术”,这远比任何一个专家直接告诉你如何解决一个具体问题更有意义。当然也有一些育儿书,就是从根本上讲“术”的,只不过感到困惑的家长,至少读20本书才能分辨出哪些书是好的,哪些是抄袭的,哪些是哗众取宠的,这20本书里可能有一两本精品,然后再顺藤摸瓜找到下20本来读,读得多了,自然能找到育儿的最佳选择,这样的时间成本太大,不如把这个工作交给已经读过200本书的家长学校人来告诉我们具体该怎么做。
所以我会选择去家长学校学习,只不过有些人,他们不愿意读书,或者遇到了很多育儿书也解决不了的问题,却依然不愿意去学习,我觉得非常遗憾。我有日日打骂孩子的邻居,常为自己的育儿之道洋洋自得,也有钻研育儿书,践行爱的教育的同事感慨:“我每日读书,认真学习,依然如履薄冰,担心自己会做错,那些打骂孩子的父母,是如何有勇气有底气认为他们的行为是绝对正确的呢”?
无论我们是否学习,孩子都会成长,幸或不幸。父母的学习,最终会塑造孩子的未来之路,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