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育儿阅读习惯该怎么养成?
如何解释呢?就是在孩子小学4年级以前,没有着意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孩子的童年基本都被电视,iPad充斥。孩子4年级之前的为数不多的阅读爱好:是读***。
这种无为而治导致了一个恶果:孩子的语文,阅读理解和作文能力明显滞后了一拍。
到了4年级后半学期,痛定思痛,开始弥补孩子的阅读缺失。
第一、对“电视”、iPad开始说“不”,这些东西都是导致孩子分心的“罪魁祸首”,当然,这种“说不”并非完全杜绝,而是限定时间。
第二、有意识减少***的购买比例,增加文字性的书籍。购买书籍的时候,参考了他同龄人或过来人的经验,精选书目,大量购买。精选书目主要指标:知名度高、可读性强、孩子们认可度高。这个标准之下,新课标阅读系列(包含了各种中外名著经典的改写),哈利波特系列,福尔摩斯系列,鸡皮疙瘩系列,中外儿童历史系列等都被纳入。(这个阅读书单偏男孩子)
第三、为孩子创造读书环境,比如:家长要放下手机,关掉电视,做读书表率。孩子同龄人的影响也很重要,鼓励引导孩子和爱读书的孩子交往。
从孩子4年级后半学期,到现在6年级毕业,差不多两年,孩子读书习惯的培养初见成效:孩子现在已经阅读完好多套系列,闲暇时候也开始自己主动找书看。目前正在慢慢引导孩子阅读四大名著原著系列。
我家孩子今年6周岁了,大概1周岁左右开始读绘本,3-5岁间读的绘本量最多,每天至少3本, 现在已养成每天睡前读绘本的习惯,而且,只要一拿起书,孩子就会安静下来,注意力也会很集中。
当然,我的孩子还没有变成一个小书虫,大多数时候也惦记着玩,但是,我觉得,每天能有半个小时到1个小时的时间,她能专心致志地看书,我就很满足了。
说一下怎么养成孩子的阅读习惯吧,我觉得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父母做好榜样。
经常有其他宝妈跟我抱怨,“唉,我家孩子怎么这么不喜欢看书,老是要跟我抢手机玩。”当然了,你一回家抱着个手机不撒手,却不让孩子看,让孩子看觉得枯燥的书,孩子会乐意吗?要想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父母首先要做好榜样,自己要丢下手机,多看点书。
阅读真的是需要“从娃娃抓起”的能力,阅读能力是学习的基础。为了让孩子在上学后掌握基础知识,也让家长少着急,那就从小抓起。那如何培养阅读习惯呢?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当孩子还是小宝宝的时候,家长要给孩子“书”的概念。给孩子一种概念,书是用来阅读的,不是用来把玩或者吃喝的。爸爸或者妈妈,抱着宝宝在怀里,安静的听着妈妈绘声绘色的话语,妈妈温柔的声音引导着宝宝将全部注意力放到书本上,这样难忘温情的瞬间,会让宝宝非常享受与书本和妈妈在一起的时刻,从而期待着下一次的阅读。
在与宝宝一起阅读的时候,宝宝会从妈妈那里接收到大量的口语输入,这将非常有利于宝宝的语言发育,也让宝宝对书本有不一样的情愫和期待。
- 共读共享
在每次共读时候,父母要严格掌握下面2点:
1. 口语输入的质量:完整的阅读后,父母要和宝宝一起“复习”故事,父母的一些有意义的提问,会让宝宝对刚刚故事的情节产生被动回忆,这有利于宝宝的记忆能力和描述能力。父母要注意观察并引导宝宝回答的逻辑性和连贯性。
2. 文字概念的引导:中国文字博大精深,小学阶段对学生的识字量要求为1700个,我们的常用字为2500-3000个。有的“小神童”会在一年级之前通过阅读报纸、新闻,童话,可达到识字2000个。父母在和宝宝共读时候,可以指着字,逐字逐句的阅读,并引导宝宝认识偏旁,认识简单文字,多次出现时进行提问互动。认识文字是阅读的基础,越早能多识字,越早的独立阅读。
- 坚持培养阅读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这个要求,对于成年和宝宝来说都是不易的,需要长期的坚持与兴趣引导。从最简单的认识颜色的卡片书,到后期的寓言故事,唐诗三百首,以及有趣的绘本,立体书,有声书,一步一步的坚持与正确引导,才是让宝宝养成好的阅读习惯的关键。
家长陪读,坚持每天必读。读经典,边读边启发孩子心智,比如,范仲淹的故事,曾国藩的故事等等,最重要的是要分析孩子为什么不喜欢阅读,因人而宜,对症下药,以上仅供参考。
阅读习惯能提升人的素养,对提升孩子的学习成绩也有帮助,父母如何才能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呢?
1.父母要当好孩子的榜样,自己要热爱阅读,把阅读当作生活的乐趣,从而影响到孩子。
2.为孩子准备一个可以读书的环境,书房环境好,无噪音,书桌、书架都要配备好。
3.根据孩子的年龄及阅读喜好,为孩子制定阅读***,然后帮孩子选好书。
4.让孩子在阅读前带着问题去阅读,等书阅读完后孩子的问题也解决了。
5.对于孩子阅读后有了收获,父母要及时鼓励和表扬,让孩子有成就感,从而培养孩子的习惯。
6.多带孩子去图书馆和书店,让孩子感受阅读的氛围,培养孩子的兴趣。
阅读习惯对孩子非常重要,父母要从小培养好孩子,让孩子成为一个爱好阅读的人.我是侯妈,从事教育十几年,大家可以关注我,每天给你们分享教育知识,有问题可以给我私信,我们一起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