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怀孕九个多月了,一点东西都不想吃,是怎么回事?
大部分的孕妇都是在孕早期没有食欲、或是吃了东西吐。在孕晚期,没有食欲、不想吃东西的孕妇属于少数。
影响孕妇食欲的因素有以下几个:
1、胎儿变大,对胃、肠都有一定的压迫性,导致胃肠孺动慢,消化吸收过程边长,人们不容易饥饿,自然会影响到食欲。
2、身材暗示。孕晚期的妈妈体型看上去会有明显的不同,胯部变宽,屁股变大、大腿变粗、脊柱凹陷等,这些暗示都会间接的影响一部分孕妈的情绪和饮食。
3、饮食过于油腻、肉吃过多,会对之后的食欲有一定的影响。原则上孕妇多按照自己的口味去适当的增加饮食,但是一定不要吃得过于油腻,否则因为本身的胃肠蠕动本身就变慢了,消化食物的时间也会变长,此时如果吃了过多的肉类的食物的话,会使得整个人过于难受。
4、生育焦虑。孕晚期的孕妈可以多参加一些分娩课程和养育课程,减少自身焦虑。放松心情,平时可以适当的多散散步,胃口不好的时候可以喝一些果汁、吃一些甜品,对于食欲不振的孕妈来说,这些“口感好、又好看”的食物可以促进食欲,当然要注意不能过量吃甜食。
5、某些疾病。如胃炎、肝炎的常见症状有“不思饮食、胃口不好”。如果孕妈长期不想吃东西,应去医院进行相应的检查,并补充一些矿物质和维生素补充剂,以避免影响胎儿发育。
(图源网络)
有些孕妈在孕晚期会突然变得呼吸轻松,胃口大开;有些则感到胸口憋闷,腹部有饱胀感,啥都吃不下。为什么在孕晚期会有这两种截然相反的现象呢?其实两者各有原因。
题主现在怀孕九个月(36周),一点东西都不想吃,可能是以下原因引起的:
1、宝宝还没有入盆。一般在36周时胎儿就会入盆或即将入盆,如果宝宝迟迟不入盆,就会向上挤压妈妈的胸腔,导致胃部空间变小,不想吃东西。
2、胎儿长得比较大。有的宝宝个子高身体壮,入没入盆都会占据很大的空间,这也会一直顶着妈妈的胃,孕妇自然没有胃口。
3、心理因素。你的宝宝即将足月,越来越接近预产期。面对即将来临的分娩,心里不免有些紧张和焦虑,以至于不思茶饭。
和题主现在的症状相反,有些孕妇在孕晚期反而更加能吃,这是因为胎儿入盆,原来被挤压的空间被释放出来了,胃口自然就来了。
我就是这样,快生时有天突然感到呼吸顺畅了,吃完饭没一会儿就饿了,一天要吃好几顿。同时我还感觉肚子往下坠,走路没有以前轻松了,当时就想着应该是入盆了。
谢谢邀请。
今天刚好孕36周了,二胎,产检都很正常,但是孕期反应很大。头三个月不用说,每天吃完吐,吐完睡,睡醒了吃,好像一个循环,三个月过去了体重居然长了差不多10斤。以为三个月过后就会胃口好了,但是还是不能多吃,每次吃半碗,每天吃六七次,更郁闷的是不能吃肉,闻到味道就不舒服,中后期体检就出现了贫血,结果喝了两个月的生血片,补多种维生素,钙片。30周的时候产检说胎儿双侧脑室达到9mm,说10mm是临界值,然后很担心,每天补dha,吃核桃,34周产检时b超显示8mm,医生说正常了,才放下心来。现在还是不能吃肉,不能多吃,多吃点就反胃想吐,一直遵循少吃多餐的原则,每天要吃六七次,还好老公照顾我很耐心。生大宝的头天晚上也是什么都不想吃,后来老公做了碗番茄鸡蛋面给我吃,结果没两个小时宝宝就发动了。不想吃的时候不要吃了,想吃的时候再吃,我一直都是这样的。
怀孕前三个月没有精神和食欲,什么东西都吃不下正常吗?有什么医学依据?
怀孕前三个月,没有精神和食欲,什么东西都吃不下,这是大部分孕妇的正常状态。
一个人,身体里有个胚胎在孕育,和常人的状态是不一样的。
一个人,体内本来处于平衡的状态,已经习惯了这样子的平衡,而怀孕了,这种习以为常的平衡就被打破了,相当于在体内出现了和平常不一样的物质。
人体在发现特殊情况后,会***取一系列的改变来适应身体的这种状态,让身体重新去进行适应,达到另外一种平衡的状态。
所以,怀孕的前三个月,属于怀孕的适应期。怀孕打破的身体平衡状态越大,调整的反应将会越大,人体就会表现出很明显的精神和食欲不振,瞌睡等改善机体[_a***_]的应急机制。
怀孕是女人的专利,女人在怀孕都有不同的孕期反应的。怀孕早期由于孕激素水平升高会导致恶心,呕吐,嗜睡,乏力,低烧等其他不适的症状,这些对于怀孕不久的孕妇,是正常现象,是孕期反应。慢慢就会适应,孕妇到了中后期胃口慢慢就会好起来。
孕妇要调整好饮食,以少吃多餐为主,多吃些水果蔬菜清淡的食物以免影响胎儿发育。最重要是要补充叶酸,多吃开胃的食物,(如番茄,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多到户外空气比较好的地方活动,保持愉悦的心情。一般来说,孕妇早期反应比较强一些,中期后,胃口逐渐好起来了,注意不能摄入过多的糖、盐和油。否则会导致孕妇体重增长过快,对身体健康和胎儿的分娩不利、娠期水肿及妇娠期高血压。 补充一些维生素、纤维素等营养物质,吃一些动物肝脏、奶制品等,适当补充水分,最好不要饮用各种饮料。
现在关于孕妇的书籍有很多,可以参考,常去医院检查,听从医生建议,合理安排饮食,适当活动,搞好个人卫生,保持睡眠充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