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育儿中,你如何看待“打是疼骂是爱”这句老话?
不能说不对,也不全对,什么都有个度吧。只要不是特别偏激的棍棒家法。更多的其实应该理解为该管教还是要管教的,毕竟过分的溺爱是害孩子。只是管教的方式方法问题。例如告诫几次还犯的错误,并且是原则性的,就可以用打手心或者打屁股的方法惩戒。
你的同事朋友不听你的,你会不会打他骂他呢?这种几率很小,但是孩子不听你的,你会不会打骂呢,这种情况就很多了,因为“打是亲骂是爱”啊,其实这是爱吗,这不是欺负他小吗,对就是欺负人。我们觉得孩子是“我”的,我得控制他,如果不受控制了就是错了就要挨揍,因为我是为你好,有几个孩子觉得挨打是为了自己好的,估计是敢怒不敢言啊,心里想着,等我长大了,你等着瞧。其实打骂孩子是因为你要发泄情绪并不是爱孩子,甚至可以说你爱的是自己,你生气了为了自己感受好点就要打孩子,还美其名曰为了孩子好,等孩子长大了有了自己的孩子,他习得了父母打骂自己孩子的能力,那时身为祖父母又不愿意了,因为你爱的是自己,你不想让你太难受,所以啊从我做起,不要欺负孩子,扔掉这个“传家宝”。
打是疼骂是爱,打和骂其实也是父母对处理小孩***的冲动和无奈,也是受中国传统教育的影响,毕竟我们的父母也是那么过来的。但是往往打骂行为会对小孩的心理产生影响,引发不自信或是恐惧心理,我个人觉得,尽量少打骂孩子,他们又是一个新的完整的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不要把大人的思想强加在孩子身上,即使孩子犯了错,适当的批评教育可以,尽量心平气和,和孩子互换身份,让孩子换位思考,了解事情的严重性,和需要承担的后果,在允许的条件下让孩子自己承担责任。
这早已经是过去式的教育观念了。对待现在新时代的教育,我觉得有句古话还是说得挺好“三岁看老,7岁看大”,所以,针对以上问题我觉得也要分两个阶段:
1、宝贝一般对在3岁以前发生的事不会记忆特深,在这阶段的宝贝说话表达能力也欠缺一些,在这阶段为了更好地让孩子明白什么事情是对的什么事情是错的,除了脸部表情变化外,在原则性问题太过分且反复犯错时,不仅要打而且要打狠,让其一次长记性。
2、针对3岁以上宝贝就不能再打了,这时候要充分利用《正面管教》的方式方法进行引导,因为这时侯的孩子沟通能力、辨是非能力已经有了。
打不是疼,骂也不是爱,幼儿的身心尚未成熟,对他们的打和骂,会对孩子在心理上造成阴影,容易养成孩子焦躁的性格,试想一下一个家庭充满了爱,那这个孩子也会养成一个对周围的人充满爱意的。
我喜欢的男人很丑,我又担心下一代孩子丑,怎么办?
一般情况下,家庭的核心关系排序,先是夫妻关系,再是亲子关系,父母关系,所以从这个层面来说,夫妻关系优先于亲子关系,即:后代的事情不必要考虑太多,你们两人的基因在孩子身上怎么重新组合,都不知道,心理学还认为:远虑太多,才有近忧。🚀
还有一个办法就是胎教教孩子美美的~🍀
最后,如果孩子的容貌本身就是你择偶条件里非常重要的一条的话,问问你的心,同意之后,可以分手另外找啊。分手我主张不要再拖泥带水藕断丝连🍀对所有相关方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