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在亲子阅读中培养孩子的高层次思维能力?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本杰明.塞缪尔.布鲁姆和大卫.克拉斯将认知目标分成六个维度: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其中前三个维度为低层次思维能力,后三个维度是高层次思维能力。
在亲子阅读过程,要从低层次维度开始,只要掌握了一个层次的能力才能升到新的层面,然后一层一层提高,一直到最高层。
下面来说说在阅读过程如何训练孩子思维能力:
开始训练的绘本,要选择孩子非常熟悉的绘本,已经共读非常多遍。
理解,针对绘本主人翁的行为动机,感受,情绪,事情发展的原因,经过,结果等来提问;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评估,家长帮助孩子对绘本的故事及人物进行评判,要让孩子学习到价值判断不是来源其他人的观点,而是由许多事实来证明。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在我的理解里,培养孩子高层次的思维能力,一是他的自学能力,二是他的理解能力。
亲子阅读,首先培养的是是孩子的阅读习惯,让他爱上看书,爱上阅读,所以第一点要做到的是持续不间断的坚持。这对孩子是考验,对父母同样是考验。
第二点,基于阅读习惯养成,孩子自然会愿意自主阅读,家长尽可能先让自己读,然后针对孩子不懂的内容讲解,或者读完后,提几个问题考考孩子,无形中,都是对孩子高思维培养!
一、亲子阅读中的孩子的高层次思维能力是指什么?
国际阅读评价标准PIRLS的阅读评量中,提出阅读能力发展的四个阶段,其中后两个阶段就属于在阅读中要培养的高层次思维能力。
阶段一、直接提取讯息:读者找出文中清楚写出的信息。
例如,找出与特定目标有关的信息;找出特定想法和论点;搜寻字词或句子的定义等等。
阶段二、直接推论分析的能力。
读者需要连结文中两项以上的信息,并作出推论。例如:推论出某***所导致的另一***;在一连串的论点或一段文字之后归纳出重点等等
阶段三、解释、整合观点和信息。
读者需要提取自己已知的知识,来连结文中未明显表达的信息。例如,归纳全文信息或主题;解释文中人物可能的特质、行为与作法;解释文中信息在真实世界的应用等等。
阶段四、比较评估。
20世纪50年代以布鲁姆为代表的美国心理学家提出的。在这个理论体系中,布鲁姆等人将教学活动所要实现的整体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心理运动等三大领域,并从实现各个领域的最终目标出发,确定了一系列目标序列。 布鲁姆将认知领域的目标分为识记、理解、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层次。
认知领域六层次目标的一些典型用词:识记:说出…名称、背诵、辩认、回忆、指出等
领会:描述、解释、选择、区别、归纳、举例说明、列举等
应用:运用、计算、改变、说明、证明、利用等
分析:分类、比较、评论、猜测、举例说明、图示等
综合:设计、提出、排列、组合、建立、形成
评价:鉴别、讨论、评价、判断、总结、证明等…………………………应用案例:比如,学习<雅鲁藏布大峡谷>,第一级问题:“识记”相关的问题问题1: 字 词要会写,好句子要会杯问题2:世界屋脊 是什么意思?
第二级问题:“领会”相关的问题问题1:请问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有哪些?归纳下本文写景的描写方法有哪些?问题2:世界3大高峰分别是?喜马拉雅高度多少?
第三极问题:“应用”相关问题1:世界3大峡谷各自景色特点是什么?问题2:如果你是一个导游,如何给客户介绍3大峡谷各自特点?
第四级问题:“分析”相关问题问题1:雅鲁藏布大峡谷是怎么形成的?3大峡谷怎么形成的?请解释。
第五级问题:“综合”相关问题:大峡谷的山,从遍布热带雨林的山脉到直入云天的皑皑雪山,让人感觉如神来之笔。请问,为什么从山下到山顶气候反差这么大,那么植物分布的种类有哪些?为什么这样分布?
第六级问题“评价”相关问题: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如何利用对人类有长期家长?比如“水电”,比如“旅游”
层层递进,不断提问让孩子思考,探究!我自己不断尝试启发孩子思考的各种方法,希望让她学习变得更有趣!
供参考!
阅读并不是读文字,也不是简单朗读和复述文章的内容。它应该有更高程度的要求,比如说锻炼孩子的想象力、理解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我在图书馆里见到很多家长,喜欢拿着一本书,给孩子灌输自己看到这本书的体会、心得。而当孩子的思想跟自己的不一致时,就强行纠正孩子的思想,我觉得这种做法是很不可取的,至少它破坏了孩子天然的想象力,也让孩子错失了理解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机会,一篇文章的主题把握,因为侧重点不同,角度不同,得到的结论分析也不尽相同。更何况孩子还那么稚嫩、涉世未深,看问题的角度当然不会像大人那么全面。保护好他的想象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比填鸭式教学更重要。所以家长做好陪伴的身份就好,关于读什么,如何读?都留给孩子来解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