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轻人和老人在育儿上存在分歧,老人不讲道理也不听怎么解决?
其实要找父母自身的原因,尽量与老人家共通融恰,这样时间多了,自动找出问题了。可有时做妈妈的也许是会固执,觉得自己生的怎么要老人不愿意。这样就走入双方的固执。做爸爸的最重要的是跟爷爷和奶奶沟通,让老人清楚,做母亲的肯定更多爱护孩子的。做父亲的也曾经做过儿子,做奶奶的也曾经做个母亲的心情。这样也许很快地和谐共处,都为孩子着想,最重要不要虐爱孩子。大家都明白了。
坚持正确的育儿方式,老人不讲道理,那就请她离开
年轻人和老人有育儿上存在分歧,这也是正常现象。我们要看的就是谁的育儿方式,是正确的,真正对孩子好的,这样的保留,其他的要放弃。
年轻人不一定全对,老人也不一定全错,出现分歧的时候,请先确认,怎样做是真正的对孩子好。
既然我们把孩子生了下来,我们就应当为他的人生负责任,作为孩子的父母,年轻人应该多读育儿书籍,学习育儿知识,掌握科学有效的育儿方法。科学育儿,正确育儿,这是作为孩子父母的责任与权力。
老人来帮我们带孩子,是老人的一片拳拳之心,年轻人应当感激。但如果老人凭经验照顾孩子,方法不科学,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请父母们坚决说不。
就算老人不讲道理、不听劝,也绝不能妥协。
实在不行就自己带孩子,请老人离开。
在隔代教养的家庭中,老人和年轻父母之间到底存在哪些育儿方面的代沟?
在隔代教养上,老人和年轻父母之间育儿方面的代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老一辈往往担心孩子吃不饱,孩子不想吃了,还追着孩子跑,甚至让孩子一边玩,一边吃。孩子边玩边吃,专注力不在吃饭上了,是以后养成自主吃饭习惯的绊脚石。
越来越多的父母关注育儿,不再追着孩子喂养。
这样两代人会有分歧:老人家认为年轻父母没责任心,不喂饱孩子。而年轻父母则认为这样给孩子养成坏习惯。
二、穿衣品味上。
最典型的就是要不要给宝宝穿开裆裤上。很多老人家认为穿开裆裤方便宝宝鸟鸟。其实专家指出, 穿开档裤可能会引起宝宝隐私部位的细菌感染,从而引起病。
另外,还有的家长比较节俭,老人家不舍得给孩子买新的衣服。从美学上来讲,从小就要培养孩子审美的习惯,就要从他们穿衣服上来进行培养,不能说一直得穿旧衣服,要让他自己来选择。
三、教育观念上。
在教育上,老人家比较宠爱、溺爱孩子,孩子要看电视,就纵容他去看。孩子自理能力比较差,那家长就代办。老人家喜欢一味的包办,从而缺乏了对孩子动手能力的锻炼,这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谢谢。老人相对于年轻人来说会更容易过度干预孩子的生活,帮孩子做得过多。
第一,衣食住行上。衣,有种冷叫婆婆觉得你冷,自己穿短袖刚刚好,给孩子穿个长袖加背心算几个意思捏?食,婆婆要求每顿饭都吃一大碗干饭加肉菜,否则可以一直念到下一顿饭。行,出门就抱,现在已经3岁多了。其实就是婆婆太溺爱孩子。
第二,教育启蒙上。就我家情况来说,老人比较简单粗暴,要听话,否则就吼或者吵。但是顺从的孩子就好吗?孩子要听大人的话,为什么大人不能蹲下来好好听听孩子的心声呢?
但是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感谢老人帮忙带孩子。观念冲突的地方,还是要多多沟通。条件允许,自己带当然是最好的。
谢谢,正经历到这问题,老人是宠孩子,事事不让孩子干,缺乏耐心,是缺乏让孩子干的耐心,和对干这事过程的耐心,总是一句,“让婆婆来吧”,孩子不是您的玩具,他们会长大,会独立,但从小不让他们自己干小事,造成不会照顾自己,事事依赖,不主动做任何家务,自私不懂主动关心别人,对家里的一切事情莫不关心,掉了些小物件也当作看不见不会捡起,太多太多的恶习,,将来长大这些习性会慢慢放大的,也许会说没事呀,妈妈不一样这样长大了吗,只能呵呵呵呵了。我们自己的教育是让孩子自己干,自己处理,就算是摔倒了,自己爬来,痛了安慰两句就这样的教育,而不是婆婆说骂天怨地的话,恶果就是孩子容易撒谎和推卸责任了。隔代教育的后果自己掂量了,让老人们分清自己的职责和角色,对于帮我们照顾孩子,我们是非常感恩的,因为他们没义务这样做的,可以过的没那么累,但我是宁愿自己带的,但可能家庭里需要牺牲一个人的工作,没办法的事情,后果你们都懂,经历是一生的,别错过孩子的成长。
第一个就是老人对孩子太过溺爱。吃饭得喂,走路得扶,孩子摔倒了赶紧去抱起来安慰,孩子还没哭呢,老人就开始叨叨宝宝不疼,不疼……然后孩子听到疼字哇一声就哭了。然后老人开始拿手拍打地面,边拍边说让你摔我们宝宝…每当此时我都一脸无奈。第二就是给孩子穿太厚,生怕着凉。第三就是给孩子看动画片,不加节制。第四是不相信科学只相信所谓的经验和道听途说。
在有老人帮忙照看孩子的家庭中,老人与年轻父母之间的育儿冲突有:
1、老人见不得孩子哭,孩子一哭闹就去哄,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
年轻父母觉得孩子适当哭哭没问题。孩子提出无理要求没得到满足时哭闹也绝不妥协。老人认为年轻人不会带孩子,哪有孩子哭泣不作为的父母。
2、老人总担心孩子吃不饱,穿不暖。孩子吃饭总喜欢追在后面喂,冬天总喜欢唔着孩子怕孩子着凉。
年轻父母让孩子自己吃饭,不吃了就收了,很少追着喂饭。穿衣也是适中就好。
3、孩子大了,关于育儿问题,老人主张棍棒教育,认为不打不成器。老是喜欢吓唬孩子听从他们的话。
年轻父母主张尊重孩子成长规律,懂得以理服人,不断引导、鼓励孩子往好的方面发展。
有哪些隔代育儿的瞬间,让你觉得「有老人在,真好」?
按中国传统:老人是个宝。这也许是真理。吾接触过咸丰年出生的老人,到1920年前、1930前出生的人。他们这些的生活、生产和工作经历的确丰富,丰富生活、生存的经验。也非常实际有用,真是个宝!
家里有老人帮扶着确实不错,特别孩子小的时候 !我就讲讲我的经历吧 !我和老公都有自己的工作 ,孩子刚出生时 ,有两个月的产假 ,在此[_a***_]都是自己带的孩子 。平时公婆也不管孩子 。等到我上班时 ,他们虽说不情愿 带孩子 ,但也没办法 ,等到孩子三岁的时候 ,我就自己带了 !年轻人和年轻人的育儿习惯有好多不同 ,要是自己有时间,还是自己带着好 !
那当然好。孩子们都需要工作、上班有自己的社会地位。在他们有了子女后,还是自己的老人帮忙最好。首先,作为自家的老人肯定是诚心诚意、尽心尽力。但是,老人育儿的观念一定要正确。要教育孩子,诚实有礼貌,给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该孩子自己做的事情,一定要让孩子自己做。即解决了子女请阿姨的问题,孩子们也健康的成长。
收到邀请我很高兴。有老人在,真好。我家婆婆很爱孙子,尽管家里儿孙满堂,孙子多,但是他每个孙子都想照顾到,疼到,不会偏爱哪一个,有好吃好喝的,都会留给孙子,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喝。孩子在外地上大学回来的时候,他就会把冰箱准备满满的,孩子放***回来,他会想方设法的弄给孩子吃,***期结束的时候也会给孩子的包包塞的满满的,都是吃的喝的。还要给孩子零花钱,家里有老人真的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