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育儿领域,你有什么特别精彩的小故事吗?
10岁的女儿知道爱美了,除了每天的衣服坚持自己选之外,生活之中爱美的小心思也开始疯长。
早上无论出门的时间多么紧张,总会佩戴口罩前,在口罩蓝白相间处写上一个单词“cute”旁边还要用红笔画上俩爱心。
我说,戴个口罩还得写写画画的,多浪费时间啊。
姑娘回了一句,妈妈out了,这叫“口罩闪亮你的美”
奈何我也是英语曾经过六级的妈妈,就这么被嘲笑了,心有不甘。
上班后,我百度了一下“cute”,原来是可爱的,聪明的意思。
忽然明白,她这么做和当年我们把发卡上绑个用红色纱巾做成的大花朵的本心是一样一样的。
心酸了,回眸青春已逝去,家有姑娘初长成。
会扔东西的时候,专门从高处扔东西,然后眼睛瞬间紧闭,怕摔东西声音太响吓着自己😂
吃辅食的时候满脸满身都是各种泥,再加上宝宝特有的表情,真是让人笑哭。
不到一岁,宝宝能吃的东西有限,看到大人吃,宝宝馋的吧唧嘴,如果继续吃东西不理她,马上就会伸手向你嘴里抠。
他还隔三差五把家里的月季花摘下了要送给人家,跟大人说"小女生最喜欢花了!"
有一次他吃了太多西瓜,我说,别吃了,小心肚子疼。绘本里不是说了吗?能把好吃的留到第二天,才是大英雄。他哇的哭了,说:“我要西瓜,我不要当英雄”
他在幼儿园不喜欢吃蔬菜,就去套路别的小朋友:“这个给你吃吧,可有营养啦!”说话的语气,跟我如出一辙~
在育儿领域,每天的生活日常都是不一样。如果有心观察,父母都会发现新奇、有趣、或是无奈的故事在我们身边发生。
在疫情期间,由于我家爸爸在年初已到香港工作,我和孩子们孩子新加坡在在家生活工作。
昨天晚上,我家五岁弟弟怎么着都睡不着,正好我有一些稿件要处理,我就很不耐烦地提醒弟弟早点睡觉,要不然就把带到奶奶那边睡觉。
弟弟一听这话,立马就回我:“妈妈真粗鲁,这个房子是爸爸买的吧?爸爸说了算。”
我就问他:“你又买这个房子了吗?你吃的喝的是谁买的?”
弟弟还是不松口:“爸爸不在家,第二做主的人就应该是我了。妈妈、姐姐、奶奶,你们是女孩子,应该听我的。”
我一听这话就忍不住反问道:“小孩子就应该听大人的,你再不睡觉就长得不高了。”
弟弟听了之后,还是不服气地说:“今天我听你的,明天你也要听我的啊,让我看一会电脑。”
原来闹了半天,就是想多看一会电脑啊!我就很委婉地说:“明天我们可以一起把网上的练习闯关了,就看一会动画片。” 这时弟弟才乖乖地睡在了他的小床上。
其实与孩子每日的日常都不是轻松愉快的,但是父母的张弛有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与孙猴子们的斗智斗勇都让做父母的我们成了育儿专家了!:)
我的小外甥女特别喜欢看《小猪佩奇》,每次都是什么都顾不上,目不转睛地看。有一次,她妈妈喊她洗澡喊了十几遍,她还是不为所动。
这个时候,她爸爸走到她身边,耐心地问:“宝宝,我们要去浴室看小鸭子游泳了,你是要爸爸抱,还是妈妈抱呢?”
外甥女想了想,说:“妈妈抱!”
完美解决!
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是因为儿童大脑的前额皮质还没有发育完全,使得他们的大脑具有好奇和灵活的特性,很难保持专注,经常处于分心的状态。
他总是很容易被周围环境的事物吸引注意力,根本没有精力再去注意你说的话,或者是他可能听到了,但是没听进去。而成人的大脑已经发育成熟,他们能够保持专注的状态,同时还有能力关注周围其他正在发生的事情。
而当你以“看小鸭子游泳”为话题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孩子就会把精力从电视上转移到思考到底让谁抱。
也就是说,大人可以利用孩子的分心,达成自己的目的。
还有一次,大人们都在客厅看电视,我突然发现家里两个小宝贝半天没动静,他们俩明明在储物房找积木呢。出于成年人应有的警觉,我赶紧跑到储物房一看,地上白花花全是面粉,这俩人玩的正高兴,把面粉不断地往天上扔。
我有两个孩子,都是发生在他们两三岁的时刻,由于我自认自己是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无所不能!所以和另一半吵架是常事。两个孩子,同一埸景,就是半夜醒来,孩子突然给我要妈妈,怎么哄都不行!深更半夜,那撕心裂肺的哭喊声,爸爸我妈呢?我要我妈。至今记忆犹新,催人泪下!他们的妈妈生气,回娘家,说实话,我并不害怕,老婆离了可以再找,可面对两三岁的孩子,任凭你有干般能耐,如何才能让孩子的妈妈,出现在他们的眼前,难,实在难!女人得理不让人,自己又没做错什么。为什么要认错,低头。伴随这孩子声嘶力竭的哭喊,真的我也想大哭一埸!老婆离了可以再找,可孩子的妈妈确只有一个。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我输在了孩子们的哭喊声中!理解万岁!愿所有为人父母恩爱有加!孩子建康,快乐成長。不喜勿喷,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