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育儿观念和父母严重分歧,每次回家都被说矫情,怎么办?
谢邀!在育儿这方面年青人与老年人有分歧,这是很普遍的现象,为什么呢?时代在进步,有的老年人跟不上时代,老是拿自己以前带孩子的那套经验强加在年轻人身上,那是不可取的。年轻人也要虚心听取老年人的意见。
就拿我说吧,我是个年轻的外婆,四十三岁已经就有小外孙了,我只一女儿,孩子叫我奶奶,我女婿也是独生子,一个孙子那是两家人都宝贝得不行,坐月子我这年轻外婆也是屁巅屁巅的忙开了,还去学月嫂,因为我女儿是我妈带的,怕经验不足、什么月子歺呀,孩子洗澡换尿布,什么都学好了,可我女儿还是说我不够好,不够专业。她总会给我找岔。孩子半岁了,我女儿总是给孩子买奶粉吃,我说吃母乳,她非要给孩子吃那些牛奶,我说母乳最好了,她说母乳几个月以后就没养营,唉!我就随她去。很多事情都不想一一再说,我是够年轻的奶奶了,好多东西都跟不上时代的脚步,就别说那些六七十的人了。所以我们必须相互谅解,慢慢适应,
这种情况一般能和父母沟通就沟通,告诉他们这样做的好处,对比一下这样育儿和没有这样育儿的差别,如果有实例就更好了。
另一方面,我们自己也要反思,虽然父母的育儿观念可能有过时的,但是现代观念不是凭空来的,也是在父母以及更多先辈们的育儿过程中总结过来的。所以只有你肯定他们的方法,他们也才会正视你的方法。肯定父母育儿观念中好的方法是很必要的。
我们很多人在育儿观念上很不当的做法就是很容易全盘否认上一辈人的观念,其实这导致了两代人的极大隔阂。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是最佳的,对上代人的精华育儿法应该给予赞赏和肯定,而不足的部分就坚持自己学习到的好方法来,当孩子被教养的很好时,我们的父母也肯定会欣慰的,我们没有过分否定他们,他们也会反过来赞赏我们的成就。再想一下,我们自己就是父母以他们的方式养育的,我们能安然成长已经说明父母的方式有可取处不是吗?
所以,想要父母不诟病自己,先反思一下自己是如何对待父母的,偶尔回一次的时候不需要太计较老人的育儿方式,因为孩子主要是受自己影响的,就随父母用他们的方式爱孩子就好,这个过程并不会使孩子养成什么不好的习性。
这是一个延续动作,我们理解父母,孩子也能学会理解我们不是吗?
我是铁树妈妈,育有一宝的全职宝妈,喜欢阅读、喜欢写作。我把我学到的和实践中总结的经验和你分享,如果喜欢请关注我吧!
“如今社会,一群不读书的父母,在拼命育儿”你怎么看?
这个道理很简单,就是自己在原来没有钱读书,吃够了没有读书的苦头,生活在晨底层,再拼命努力因为没有有文化,也不能为社会作出大贡献,不是有一个什么有文化的人就说‘农民对社会没有贡献吗。之所以现在就拼命培养孩子,让他们学好文代多为祖国为人民作贡献。
真是搞笑,不育儿难道让孩子和自己一样吗?
我觉得这才是负责人的父母,就是因为父母读书少,才知道多读书的好处吧,不要说什么大学生给小学生打工,也不要说什么大学生遍地都是,我不否认读书不是唯一出路,但是就现在这个社会,如果能动脑赚钱,谁又想下苦力?
读书起码是一个机会。社会在变,对劳动力的需求越来越少,很多岗位都是机械化,科技化,等我们的孩子出来,你想下苦力你都不一定有机会,所以为什么不拼命育儿?
我不敢说育儿会有多大成果,起码在他该读书的年纪能在学校呆着,如果不好好育儿,小学初中就不想读书了,那么他一不读书,二未成年,他去哪里?天天混吃混喝吗?
所以,不读书的父母他本身也许是读书不行,或者家庭不行,或者当初年轻气盛不懂事早早辍学,但是人家在做父母的时候能醒悟觉得要好好育儿难道还有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