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应该怎样调理,怎样治疗,想怀孕?
@小迷糊10714 非常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有三个特点,第一月经周期不规则,常常延迟,第二,血清雄激素水平高,第三,肥胖。
治疗多囊的首选措施就是控制体重,减肥,主要增加运动量,低脂低碳水化合物高蛋白饮食,即多吃蔬菜、鱼类、牛肉类,每天运动至少一个小时,要出汗。在2-3个月内减少原体重的8%—10%。
第二条措施,在减重的同时在生殖科医生指导下促排卵治疗,只要基础性激素水平大致正常,就可以促排卵+指导同房,获得自然妊娠。
如果不孕时间达到一年以上,在控制体重的同时,先做输卵管造影检查,男方也要查精液。如果都正常的话,促排卵治疗的自然妊娠率还是很高的。
促排卵治疗不是无限做下去,3个周期里,有卵泡长大并排卵,又有同房,而没有怀孕,即可以考虑行夫精人工受精或试管婴儿治疗。
发现有多囊卵巢综合症,需要及时就医,通过基本的检查,中医辨证分型调整月经。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在饮食上要讲究营养,减少糖分的摄取。多囊患者要重视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这会增加受孕率。但运动也要注意量,不可运动过度。
多囊能怀孕?
对于有生育打算的朋友来说,最担心的就是多囊卵巢这样的疾病影响到正常的生育能力。
得了多囊卵巢的女性会大大的降低怀孕的几率,因为多囊卵巢会让内分泌紊乱。多囊卵巢特征是无排卵。排卵有问题,怀孕就不太容易了。因持续无排卵,严重情况下会使子宫内膜过度增生,增加子宫内膜癌的风险。治疗方案选择非常复杂,针对不同症状改善和生育要求而不同。需要长期的关注。
多囊卵巢综合症是常见的疾病,但凡女性有月经紊乱,闭经,无排卵,多毛,肥胖,不孕合并双侧卵巢增大呈囊性改变等症状就是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可具备以上典型症状,也可以只有部分症状。但因排卵障碍而致不孕则是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主要临床表现。
大部分多囊患者治疗后是可以怀孕的。
正常女性每个月经周期一般只有一个卵泡发育成熟。而多囊患者是卵巢内同时存在着多个发育程度不同的卵泡,个数多但是个头较小,很难发育成熟,所以多囊患者较难排卵。
但是并不是说多囊患者就不能怀孕了。可以通过外界干预,使卵泡成熟,达到怀孕的目的。
像是雄性激素不高的多囊患者,可以直接促排卵治疗。大概需要3个月到半年的时间,促排卵成功就可以怀孕。
如果是有高雄情况的多囊患者,可以先遵医嘱口服降雄药物,将雄性激素降到正常范围之后,再进行促排卵治疗,也会成功怀孕。
多囊当然能怀孕。
多囊卵巢综合征能导致不孕。主要是因为性激素异常,排卵异常甚至不排卵或血糖高等导致。但是,系统检查后,经过系统治疗,只要排卵功能恢复正常,激素水平也调至正常。然后积极备孕,还是可能怀孕的。
所以说,虽然多囊卵巢综合征可能不孕,但是积极治疗以后还是可能怀孕的。
多囊卵巢能自然怀孕吗?该怎么调理?
现在肥胖的女性越来越多,饮食又不控制,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发生率越来越高,这种与肥胖相关的疾病可以自然排卵吗?
让我们先来看看多囊卵巢怎样影响排卵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一种高雌激素的疾病,雌激素持续增高,会诱发机体排卵,这是我们见到的月经正常,但是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原因。一旦雌激素过度增高,反而会[_a***_]适得其反的效果,雄激素就会增加,抵抗雌激素,从而卵泡在变大,数量在增加,但是雄激素增加,抑制了排卵的产生。可见多囊卵巢综合征前期是可以自然排卵的,到了中期就稀发排卵,再到后期就无法排卵了。
那么对于多囊卵巢综合征该如何调理呢?调理的目的是减轻体重,并且要减少脂肪,糖分的摄入,多加锻炼。调理主要在于饮食方面,可以起到疾病不再加重的目的。
1.尽量少的摄入碳水化合物:燕麦片,容易溶解,糖分不高;可以吃糙米,少吃白米饭,不要吃稀饭;杂粮面包的效果更好;蛋糕和西饼不要吃。
2、综合饮食:把蛋白质,脂肪类,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一起食用效果最好,人体吸收速率就会减慢,避免肥胖发生。
3.清淡饮食:这个很重要,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女性饮食一般比较油腻,辛辣。甜食吃的也多
这些都是导致肥胖的重要原因,需要做到生活中少吃海产品,如虾蟹,糖分过多的水果也要少吃,如西瓜,柿子;多食用豆制品,如大豆,坚果类;肥肉,特别是油炸的千万不要吃,会增加很多热量,容易长胖。
总结:多囊卵巢可以影响排卵,但是早期影响较小,发现有多囊卵巢时需要在早期控制饮食,增加锻炼,才能达到减重又能控制疾病的作用。
欢迎关注,分享,帮助每一位女性!
感谢头条邀请。
我来简单回答一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情况,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以高雄激素血症、排卵障碍、多囊卵巢,为特征的病变。
青春期育龄期,发病率5---10%。
排卵障碍占75%。
多毛妇女达85%。
发病原因不是十分清楚,目前比较清楚的是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遗传因素。
一般得了多囊卵巢综合征有什么表现?
月经不调;不孕;男性化表现;肥胖;黑棘皮症;♥卵巢增大♥;内分泌紊乱;还有一些远期合并症:肿瘤、心血管疾病、糖尿病。
不同专家组诊断标准又不同。好烦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