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可哪部电视剧里的育儿观,为什么?
电视剧《都挺好》火了,再次带热了一波关于原生家庭的评论。
剧情根本环绕苏家各个成员的对立打开,其中苏家三兄妹更是性情悬殊,待人接物和三观都相差很大。在茶后饭余吐槽一番外,安扬忍不住考虑,导致苏家三个孩子性情差异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苏家三个孩子同是一个娘生的,在一个家里长大,性情却天差地别,除了苏母的偏疼外,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咱们能看到苏家爸爸妈妈由于陈腐的观念,一向伤害着女儿苏明玉,一起也用溺爱哺育出了两个带有性情缺点的儿子。
同一个家庭,却造就了天壤之别的两种孩子:
刚强独立的女儿与自私模糊的儿子,爱憎分明。
最吊诡的当地在于,最成才的反而是那个最不宠爱,最被厌弃的小女儿。从小不受苏母待见,更受二哥的欺压,即便她学习成绩优异,苏母也不舍得为她报辅导班,禁绝她考清华。她十八岁就独立,不花家里一分钱。要强如她,靠着自己的尽力,从跑事务一路做到总经理的方位,坐拥财物令人羡慕。
外国人都是怎么育儿的?
最近在听“德国父母育儿”相关的内容,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印象深刻的几点吧。
一、以身作则,捍卫自己的权益
一个德国爸爸带着女儿在公园玩荡秋千,才玩了一会儿,就有个女孩过来问他,是否可以让给她玩一会儿。德国爸爸看着玩得正开心的孩子,说,不好意思,我们也才玩一会儿,你等一等或者先去玩别的吧。
换做以谦让为美德的中国父母,很大程度上会不顾孩子玩得正开心而鼓励孩子让出,并趁机教育孩子要懂得谦让。 可是公园的公共设施大家都可以玩,你先到的当然可以先玩,这是你的权利。
寒冷的天气,一个德国孩子却穿的很单薄。
中国父母很诧异,问你怎么给孩子穿这么少啊?德国父母说,我叫他穿了,他说他不冷。
中国父母觉得很诧异,说,他说不冷你就不给他穿啊。德国父母淡淡一笑说,对呀,身体是他自己的,冷不冷他自己当然知道了,再说,如果他不穿,感冒了,下次他就知道要多穿一点了。
三、爱孩子就教孩子克服困难
外国的贵族世家可以延续多少代,而我们的中国有句俗语叫富不过三代,为什么,这就是最根本的教育问题。外国人时于孩子的教育是严格而不严历,放任而不放纵,一代比一代更加努力,一代比一代一成就更高。再回望我们自己,到了第三代我们就哄着,捧着,特怕让我们的孩子受苦了,受屈了。中国的父母对待孩子普遍是俯首甘为孺子牛!
中西方育儿方式确实有很大的不同,其实主要在于观念与教育方式的不同。
1.育儿观念 有所不同
中国的一些家庭育儿往往着眼于孩子将来有出息,有个好职业,一生能在顺境中度过。父母对孩子的责任就是让他们生活的好。
西方国家育儿的着眼点在于,培养孩子具有适应各种环境和独立生存能力天的社会人。西方国家的很多家庭都十分重视孩子从小的自身锻炼。孩子的成长必须靠自身的力量。
2.教育方式方法 有所不同
中国的一些家长对孩子的教养方法有欠妥之处:在社交上的“过度保护”,生怕别人欺负自己的孩子;生活上的“包办代替”,替孩子穿衣吃饭,拿书包等等,生怕孩子累着;经济上的放任,生怕委屈了孩子,助长了孩子跟风攀比的不良风气。
西方国家的家长比较注重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特别重视锻炼孩子的吃苦精神。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另外,经济富裕的西方国家的家庭,对孩子的零用钱却有严格的要求和规定。还有,西方国家注重培养孩子知错就改的意识。对孩子的缺点绝不听之任之,更不袒护,这一点更难能可贵。
3.两种不同的教育结果
中国的儿童、少年乃至大学生,独立生活能力普遍较差,依赖性强,缺乏自立意识;适应环境、应变能力不足,人际关系差;怕苦怕累,只要求别人照顾,却缺乏同情心和帮助别人的能力;社会责任感不强。
西方国家的儿童、少年从小就表现出很强的自立能力。能够适应市场经济,适应社会环境。这恰恰是我们的孩子缺乏的东西。
总结一句话,教育是引导孩子,而不是“教”孩子。我们需要注重的孩子自身的创造力的培养,这条路任重而道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