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派》的育儿经,从小被家长吼大的孩子,会有怎样的心理人格?
从《少年派》里看育儿
从小被吼大的孩子 性格可能有两种
一 比较暴躁 你吼他 他脾气比你还大 各种不服气不服管教 说的就是 这种 你还没怎么急 他急得比你还厉害
二 比较自卑 你吼 他不吱声 或者直接哭出来 你越吼 他哭的更厉害 什么事都憋在心里 不说 闷葫芦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就是缺乏认同感 缺乏安全感 这个小时候不显 长大了尤其青春期就明显了
我们做个有 爱 的家长 让孩子感觉到家长的爱 他不是一无是处 性格不是一下就形成的 也不是一下子就改过来的
为什么老一辈人总喜欢用打来教育孩子?
说到这个话题,让我想起一句话“棍棒下出孝子”,其实这句话的本意应该理解为对孩子不能过于宽松,要严厉一些才会让孩子明了事理,过度放纵只会教养出骄纵的孩子。但是,打孩子还是不对的,这种极端的措施应该避免,应该以教育为主。其实父母打孩子时更多是情绪的宣泄,他们打完都后悔,但是当时就是控制不住,我觉得对孩子该严格的时候一定要严格,打也要有打的方法,比如过去教书先生有“戒尺”,打一下两下的,让孩子长长记性也是可是的,以后孩子再犯错误,把戒尺拿出来他就害怕了,根本不用打。现在的父母都知道打孩子不对,因为我们现在所处的年代各种信息大爆炸,物质条件较之过去要好太多了,家里孩子少负担轻,有时间管教孩子,所以更注重孩子各方面发展,总之,父母的能力有限,他们都把最好的给了自己的儿女,不要怪老人打孩子。
棍棒底下出孝子!这是中国传统的教育理念,以前的人们哪有现在这么闲,没事看看育儿书,听听大咖聊育儿,而且那时候人们的观念是以量取胜,都生育的比较多,哪有时间和精力一个一个管,不听话了,一顿揍,看你乖不乖,而且这个观念会“遗传”,父辈对孩子的教育理念及教育方法深深扎根孩子的心中,所以他们也会用同样的教育理念来对待他们的下一代。
现在的网络发达,***共享也很容易,年轻父母,会通过各种渠道来了解育儿知识,随着观念的改变,自己对自己童年的回忆,他们会权衡,比较哪一种教育方法更好,现在一家也都只有一两个小孩,父母对他们的陪伴多了,满满学会了用爱来教育,他们愿意给孩子一个相对宽松的成长环境。
据我看到的情况,打孩子的更多的是孩子的父母。爷爷奶奶辈在年轻时候打自己的孩子,老了又溺爱孙辈……
但不管是爷爷奶奶还是父母,打孩子的心理模式估计是差不多的。我和周围朋友们讨论的结果是,打孩子的家长们自己小时候也是挨打长大的。
在她们看来,孩子挨打简直不是个事。我怀孕时候加了个妈妈群,然后发现学历高低跟是不是打孩子一点关系没有。没有打过孩子的妈妈在群里少的可怜。说起打孩子的话题来,都是为她/他好,偷懒省略掉教育的时间和耐心,用暴力替代,然后指望孩子就能照着他们期望的长大了。他们不愿意花一点时间去了解下孩子的发育规律,各种敏感期以及儿童心理学,只认定孩子调皮捣蛋不服管教,以为这种单方面的施暴就叫教育了。孩子的教育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等到有些人认为的娃到了能讲道理的时候再去教他,已经晚了好么。在家长的暴力示范下,指望孩子相信你说的话吗?
别说老一辈人了,我就打过我姑娘好几次呢!但 不是那种特别狠的打,不是很疼,也不是不疼。目的是想让她记住她的错,不让她总是犯错。
虽然知道,打不是最好的解决方法。当有一天,真的对孩子的破坏行为,无能为力,失去耐心时,不知道怎么才能让她知道的情况下,只能打了。
话又说回来,打好使了么?只是当时被 大人的威力给震慑到了,当时效果很明显。之后还是会再犯错的。孩子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不要急于求成。
每个人都是从孩子地来的,还是比较了解孩子的。所以现在的家长打孩子的次数远远小于老一辈,应该更多的是理解。
我个人认为成人喜欢打孩子是人作为动物的一直本能,动物都具有一定的攻击性。只不过人类知道约束自己,会用道德和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每个人的内心都会藏着黑暗的一面,都有暴力的一面,只是每个人对自控制的程度不一样。所以从古到今都会有家长打孩子。另外一方面,孩子在成人面前是弱小的,有些成人通过打孩子还体验自己强大的一面,这种情况在那些是生活工作上比较失败的父亲身上体现得多。另外教育意识的不够,打孩子可以立竿见影的看到效果,孩子承认了错误,保证不再犯了。对于长期负面影响家长们并不知道。随着社会的进步,育儿观的不断更新,现代的父母更加人性化,更加会这种孩子心理身体健康的双结合,所以现在年轻一代的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与方法都在变化,***取更合乎孩子身心健康的养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