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在家对孩子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
这个问题我也在找答案,一边找一边做,因为我自己读的书不多,关于育儿,也都是学着来的。在传统文化的教育方面,我觉得除了学校的教育,国学可能很重要,也或许是我个人比较传统的原因吧。所以,我从国学入手。
我女儿现在三年级,小学一二年级读《三字经》、《***规》、《千字文》,现在三年级,开始让她接触《增广贤文》,《笠翁对韵》,《道歉经》,《论语》,《孟子》,不过我只是让她占用一小部分时间来看,这个学期结束,我发现,下个学期要抓紧一些。这个***期也让他把《***规》、《千字文》熟读一遍,算是温故吧。
我自己其实不懂得国学,也想要和孩子一起学呢,看过太多关于国学的阐述,明白了国学的重要性,那就是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啊!
春节期间可以在家和孩子一起练习毛笔书法,书写春联,诵读古诗,也可以玩古代传统的七巧板、九连环等传统益智游戏。也可以带孩子到庙观等传统文化场所了解传统文化知识,观看传统文艺表演。走亲访友其间,可以了解宗族知识,增进家庭观念。
传统文化分为很多种,想要在家对孩子进行传统文化培养,不花费任何的财力物力的话,可以看国家宝藏。浓重的中国文化,还可以对历史文化的学习。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千百年来,沉淀了多少历史瑰宝。传统文化一直都会是中华民族值得骄傲的一份荣耀。
每位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都希望孩子长大以后有教养,待人处事有理有节。这里面少不了传统教育的熏陶。
家长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对孩子进行传统教育:
1.传统精典文化。例如『***规』,『三字经』,『唐诗三百首』,『论语』,『大学』,『孟子』,『中庸』等等,这些都是古典文化精髓。孩子或许暂时不理解书中意思,到熟读自能入心。
2.国学故事,成语故事等。这里面包含历史人物,典故等等,对孩子心理成长和对中国文化历史的认知很有帮助。
3.家长以身施教。要在传统教育方面成为孩子的楷模,孩子才会有动力去主动接受传统教育熏陶。
好了。心动不如行动,为了祖国未来,加油吧朋友!
纯手手工码字,给个赞吧,谢谢!
谢谢邀请
我把在女儿身上的教育经验介绍给你,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听读
我会从易至难逐级为他准备相关的书籍,(三字经、***规、千字文、诗经论语、道德经…)这个不必一定遵循什么样的顺序,每个家庭根据自己的认知和实际情况去选择就好。
找出与之对应的MP3文件,每天播放,让孩子先听后跟读。
二、背诵
当孩子反复听读一部经典一段时间之后,可以试着让他开始背诵。
三、理解
古人有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作为家长千万不要拿的释文,追在孩子屁股后面给他讲解。就让他在诵读的过程当中寻找语感,自己去领悟传统经典当中所要传达的内容。
如何教孩子礼貌和礼仪,有没有什么人际交往的技巧可以教给孩子?
交际不只是大人之间,孩子们之间也开始了初步的交际,虽不复杂,但也初见规律,如何让孩子成为受人欢迎的小朋友呢?
与别人交流时,不止是语言的交流,更要“神交”,看着别人的眼睛,认真的倾听他人的话语,让别人感受到你的诚意,这样更容易走入别人的内心,让别人觉得你是一个好的伙伴。
认真倾听,不要着急插话
孩子们都是活泼好动的,他们聊天时往往都是你一句我一句的,在他们小的时候完全没有问题,因为这是他们喜欢的方式,可是当孩子大一些,这种“你一句我一句”的方式很容易变成插话,没等别人说完就着急的回复对方,这个时候学会倾听的显得尤为重要。告诉孩子认真倾听,等对方说完后,再说出自己的想法。
孩子在遇到问题时,也和大人一样想得到他人的帮忙。“患难见真情”,在有困难时出现的人往往更人他人珍惜。
懂礼貌,重礼节
礼貌是人良好修养的基础,没有人喜欢满嘴脏话,不懂礼貌的孩子,要懂礼貌,尊重长辈,善待小朋友。
做一个勇敢的领导者
在小群体中,往往会有很多跟随者,这个时候就要有一个领导者出现,领导者往往会有更多的人“追随”,要识大体、会分享、善调节、会决定,这样的孩子才能更受到别人的追随和欢迎。
交往要真诚,这样才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自己,做一个受欢迎的小朋友吧!
现在很多家长对孩子在礼貌礼仪方面的教育不够。我们当然不要逼迫孩子如何去做,而是用适合他年龄段的方法。具体给您这些建议:
1.家长自己的认识要有高度。有礼貌礼仪,这不是为了在别人眼里看起来是怎样的,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而是我们人际交往的最基本的能力。我们尊重他人、有礼貌,我们就会换来对方好的反馈,这会让我们自己身心愉快、生活在友善的环境里。我们希望孩子以后也能如此。
2.对不同年龄的孩子有不同程度的要求和方法。比如,让孩子与别人打招呼,这是必要的,具体如何做,请您参照《妈妈强大了,孩子才优秀》一书,里面有特别详细的按年龄分的做法说明。
3.家长可以每次侧重强调一个小细节,比如,从问候打招呼开始。这样一项一项,一次一次逐渐强调,坚持下去,慢慢的养成好习惯。
4.无论任何事,家长都是孩子的榜样。我们在跟其他大人说话时、打电话时,是怎样的语气和态度?我们对身边人的言行,无论是家人还是陌生人,是否表达出平等、包容和尊重?我们做好自己,孩子看到,自然会学到。
微信公众号:罗玲的空间
新浪微博:@罗玲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