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到底我们的婆婆们妈妈们有哪些“不可思议”的育儿经验需要我们注意?
我是俩娃的妈妈,大宝11岁了,二宝两岁,这一路走来,的确是经历了不少的育儿坑啊!
记得我家大宝刚生下来的时候,婆婆要求给宝宝绑腿,说这样长大了,宝宝的腿会直,不然会罗圈腿。而病房里边上那个床铺上的宝宝真的是绑腿的,后来我舍不得,最终没给绑,现在很是庆幸啊!还有一件事,就是我家大宝是冬天生的,婆婆就觉得宝宝冷,给她盖了很多很多,脸上也给蒙了一块帕子。病房里是有空调的,我怕宝宝热,坚决让我妈拿掉,少盖一点。为此婆婆和老公还跟我这个产妇生气了。幸亏我坚持,旁边那床的宝宝就因为穿盖太多,把娃捂发烧了,被医生一顿批啊!
长大一点,婆婆就非要给娃吃盐,说不吃盐的话就没力气,我真是气啊!一岁以内的孩子是不能吃盐的,所以一定要跟老人沟通好,不然后果严重了。
还有很多细碎的事情,比如冬天喝酸奶的时候,老人要用热水泡热,这样酸奶里的有益菌都热死了,不可取。比如很多老人喜欢给娃吃瓜子啥的,一定要注意了。老人节省,孩子吃剩下的奶啊什么都要及时倒掉,不然她能过会儿热热再给娃吃,我家大宝就因此得过急性肠胃炎。
宝宝的事无小事,宝妈们都来留言讨论吧!
最坑人的育儿陷阱有哪些?
平时跟粑粑麻麻谈起这些育儿陷阱时,90%的粑粑麻麻都笑了,因为他们都踩过这些坑
陷阱一:家有婴儿,小声说话、静静走路
1、 宝宝出生后,新手爸妈通常被误导了,努力为宝宝创建一个超级安静的环境:说话小声、走路静静地。但宝宝在妈妈的子宫就已经处于非常吵的环境,因为羊水一直在宝宝耳边晃,怎能不吵?现在宝宝却得费劲适应这超级安静的环境。
2、 过了两三个月,宝宝好不容易适应了,却又把宝宝从安静的家里带到充斥着各种嘈杂声的外面,宝宝简直要崩溃了“妈妈,我又得折腾几个月适应了”
建议:充足的自然声音刺激有利于宝宝感官的健康发展,爸爸妈妈不用刻意去创建安静的化境。
陷阱二:家有婴儿,把窗帘拉得严实
婴儿出生时,视觉还处于初级状态,只能感光。视觉发育必要条件就是充足的自然光线。不是日光灯!
建议:宝宝房间可选用半遮光的窗帘,这样宝宝白天睡觉时候,既能感受到自然光,又不至于刺激到眼睛。另外,千万不要开小夜灯,千万不能让宝宝盯着浴霸的灯,对视力很不好!
育儿路上陷阱可谓多多,我深有感触的就是吃饭和睡觉,这两样如果有坑,那可真是个大坑啊!
先说说睡觉,婴儿一生下来都是觉比较多,所以这个睡觉环境大家就比较在意了,什么不能吹空调,不能有声音,又要盖又要晾的,意见各不相同。尤其家里添了头一个宝宝时,更是慎重,有的妈妈怕宝宝受惊,不让屋子里有一点动静,宝宝在睡觉,其他人连小声说话都不可以,小时候还好,大点了就悲催了,导致宝宝入睡困难,还容易醒。同事家孩子就是,习惯了安静,但凡有一点动静马上醒了,好不容易哄睡的又醒了,别说有多郁闷。我家孩子小时候客厅卧室都睡,我们正常说话都不影响他,现在晚上也是睡得很踏实的。
还有一个就是喂饭,相信大多数妈妈都接受过不少这方面的育儿知识,要孩子自己动手,诸多好处就不一一列举了。家里如果是长辈帮忙带孩子的,估计大多在这方面都栽过,长辈都是宠孩子,溺爱着呢,喂饭是一定的,结果导致孩子都要上幼儿园了,自己吃饭还不利索!真是愁煞人啊!
谢谢邀请,有好多啊。
我说几个暂时能想起来的,其余的想起来了再补充。
一、把屎把尿。这个行为可以直接导致宝宝脱肛,还会让宝宝有强迫性的条件反射。一岁半以前的宝宝肛肠发育不成熟,根本不知道便意。
二、嚼食物并且嘴对嘴喂食。宝宝的免疫力不强,容易感染大人的口腔细菌。比较有名的是幽螺门杆菌,可以在体内潜伏二三十年。长大成人的你肯定想不到自己患的胃炎、消化道溃疡、淋巴增生性胃淋巴瘤是婴儿时期某个大人的行为直接导致的。
三、亲吻嘴巴。亲吻嘴巴和上一条一样。
四、把宝宝穿的像个粽子。大人总是觉得宝宝穿的太少,其实相反,宝宝应该比大人少穿一件衣服。宝宝一直在活动,而且新陈代谢较快,自身热量挥发较多,应该少穿一点。
五、晚上睡在父母中间。宝宝生长发育需要一定的氧气,和大人睡在一起宝宝呼吸到的氧气含量不够,含氧量不够严重会导致宝宝大脑发育不完全。更严重的后果是父母睡觉翻身棉被或胳膊会在无意识中堵住宝宝的口鼻。每年这种让人心痛的新闻都有。
六、一直给宝宝吃流质食物。宝宝有吞咽发育关键期,如果错过关键期,宝宝的吞咽能力就会发育迟缓,导致的后果是三四岁的孩子都不会吞咽固体或半液体食物。
七、一岁以前给宝宝加糖加食盐。宝宝的肝肾功能还不成熟,过早加调味品会对宝宝的肾脏负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