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柔可宝网 - 您的全方位母婴健康与成长指导专家,从孕期到调养全程陪伴

蒙氏早教扣扣子,蒙氏教具扣扣子,教育意义和操作方法

  1. 幼儿园小班的孩子学蒙氏教育如何?有意义吗?
  2. 蒙特梭利教具过时了吗?

幼儿园小班孩子学蒙氏教育如何?有意义吗?

这个问题应该比较有发言权,我家孩子2018年10月份上的幼儿园,那时候是2岁5个月,幼儿园就是蒙台梭利教育,之前考察这个园的时候我和宝爸就是主要看上他们这个蒙氏教育的。

首先,他们园里有好多“教具”,玩具与教具的最大不同在于赋予这个物件“生命”,如何让孩子学习主动积极,父母就要了解教具的目的!我家孩子第一次参观这个幼儿园很兴奋很喜欢“玩”教具,出来后说妈妈我好喜欢这个幼儿园。小孩可以从玩中找到规律[调皮][调皮]看看这动手操作力、创造力、想象力、平衡能力注意力......在别的家长还到处藏剪刀怕伤到孩子的时候我家宝宝两岁8个月已经会用剪刀剪东西了。我们现在是小小班,看老师发的照片2019年初他们已经开始学习缝纽扣和系拉链。授人以渔才是教育[耶][耶]

其次,在我参观幼儿园的时候看到他们的学前班已经开始利用教具学习乘法和除法了,在墨妈自己觉得小学三年级才开始学乘除发,但是人家学前班真学了,还是100以内的乘除法,小朋友特别喜欢学。所以应了那句我们家长经常说的话,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蒙氏早教扣扣子,蒙氏教具扣扣子,教育意义和操作方法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以上言论纯属个人经验,可以做个参考,不代表任何官方言论,谢谢

蒙特梭利教具过时了吗?

蒙特梭利教学理念是有意大利第一位女医学博士玛利亚·蒙特梭利于1907年所创,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她成功地跨越了地域、文化、肤色、语言、民族、时代等界限,如今已经在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可以说,现在不但没有过气,而是正在蓬勃发展。

蒙氏教具是蒙氏教学理念的载体,蒙氏教学很注重“实体化”,即让儿童在感知世界时可见、可感、可闻、可操作,把抽象的概念用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教具来诠释。比如,蒙氏数学中的“数棒”,用规定的长短来表示数字的大小,用拼接的方式演绎“加减”的概念,让儿童在独立操作中体会什么是数字“1”,什么是数字“2”,通过长短来体会“1”和“2”哪个大,因为两个“1”和一个“2”一样长,因此明白了1+1=2的意思。

蒙氏早教扣扣子,蒙氏教具扣扣子,教育意义和操作方法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蒙氏教具广义上可分为日常生活、感官、语言、数学、自然科学等五大类。

日常生活类教具典型的代表有:系鞋带、扣纽扣、穿衣、洗手、洗桌子、擦地板、倒水、准备食物、摆碗碟餐具、插花等。

感官类教具典型的代表有:插座圆柱体、彩色圆柱、构成三角形、色板、几何图形的嵌板、三项式、重量板、几何立体组、触觉板、音桶、粉色塔、嗅觉筒、味觉瓶、温量板、螺丝组盒、三色圆柱嵌盒、神秘袋等。

蒙氏早教扣扣子,蒙氏教具扣扣子,教育意义和操作方法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语言类教具典型的代表有:磨砂笔画、图片绘本等。

蒙特梭利教具没有过时,只是很多人不明白这些教具真正的用法和意义。

蒙特梭利教育中重点强调的是"实体化",通俗地讲,一种思想、行为或习惯成为人的身体的一部分。蒙特梭利教具设计也处处体现这一理念: 感官先行,等实现"实体化"了,再给概念,即概念在后。这样两相结合,概念附于感官之上,也成了人身体的一部分,而终生难忘了。

许多人进入蒙特梭利教室后,便会被教具柜上的教材吸引。有人认为那是积木,也有人认为那是一些特殊的玩具。其实,这些物品都是帮助孩子成长的工具,它能帮助孩子产生专心的特质,教导孩子如何使用心智,发展正常化的人格特质。

蒙特梭利教具的五大特性

孤立性

每一份教具只具有单一项特性。粉红塔有十个粉红色的立方体,从一立方公分到十立方公分,由于强调“大小”的特性,因此除了形状不同外,颜色一致,让孩子可以专注于“大小”的特性。

蒙特梭利指出:“这种隔离刺激特性的方式,成功的强调不同之处。显然的,刺激特性分明是吸引儿童辨识的主要因素。心理学研究显示,如果我们要获得某个单一特性,就必须尽可能的将感官予以孤立”。由此可知,为了有效协助幼儿建构各项知识能力,教具必须具有孤立性的特质。

错误控制

透过操作教具的过程,幼儿能够自己发现错误并做修正,这样的设计可以帮助幼儿自我学习,不需要依赖教师的教导与修正,幼儿因此练习了推理能力、判断能力,并且增进了区别能力,这代表着孩子不是经由教师的控制,而是自己控制学习的程序,再通过不断的练习,经由发现错误和自我修正,以增进自身的思考力与自信心。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3801085100@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wskbw.com/post/22484.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