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个月宝宝媽咪愛怎么吃?吃妈咪爱的量是多少合理?
两个月宝宝要吃妈咪爱可以用温开水帮助冲服,但一定要注意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用药,不要私自的在药店购买进行用药,以免引起宝宝产生其它不良的反应。因为两个月的宝宝体重不同,所以也是不能够一概而论的医生会给出相对应的药量,不可私自的增减用药量。
老是挑自己孩子身上的毛病,这样的父母是什么心理?
为什么我们许多父母老是挑剔自己孩子身上的毛病,而忽略了他们的闪光点?
这其实是一种负性关注。
负性关注,常常缘于我们对安全感的缺乏和对失控的恐惧。这也算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特质吧。
早期,人类的生存条件恶劣,不仅要面对饥饿寒冷,各种自然灾害,还有由于生存***的争夺,要遭遇战争、野兽侵袭、疾病等诸多因素。
在这些失控的天灾人祸面前,人类是弱小无助的,严重缺乏安全感的。只有关注它们,才能在危险来临之前及时逃脱,得以存活下来。
久而久之,对于失控的恐惧就在人类的心里深深扎根下来了。因此,负性关注是一种保护自己的本能反应。
只有在感觉有把握的情况下,才不会产生这种负性关注。比如,一个有很强的赚钱能力和独立生存的人,就不会担心失业,不会对工作产生过于负性的关注。
这是病态,不负责。孩子,是幼苗,需要健康成长。父母的责任是保护、监管:弯曲了,直一直;歪斜了,扶一扶;一切的动作,都是爱。切不可打击孩子,让孩子失去上进心。挑孩子的毛病,如同医生看病——对症下药——即要治病,又要给以鼓励。——别以为好心就是对的。
俗话说:“孩子是自己的好,老婆是别人的好。”但当今社会我看未必。
很多父母都觉得别人家的孩子为什么就那么厉害,小小年纪会背唐诗,会算数,会画画,会跳舞,而我的孩子怎么教都教不会,还动不动就哭,说她两句像是受了多大委屈似的。
这种事情就发生在我身边五岁侄女的身上,由于疫情原因幼儿园的老师要求小朋友们在群里发日常,别的小朋友发的都是背诗,算数,画画等。可我这五岁的侄女学跳舞学不会,学画画没长进,学算数十天了还没有进步。他老爸就天天在家辅导她,于是我就经常听到他老爸喊到“都说孩子是自己的好,我怎么觉得谁家孩子都比我姑娘强。”
老是挑自己孩子身上的毛病,这样的家长是什么心里?
1、对孩子的期望值太高。觉得别人家的孩子什么都会,自己的孩子除了玩,一无是处。殊不知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心智的发育也是有早晚的。
2、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的头上。 有些父母在年轻的时候有自己的理想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实现,就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为这样的人,处处难为孩子做自己不喜欢的事,孩子就会变得不听话,叛逆。大人就会不停挑孩子的毛病,说孩子笨、傻之累的。
3、觉得自己什么都会孩子理所当然就应该会。很多父母给孩子辅导功课的时候教两三遍以后就会失去耐心,想着你为什么这么笨,这么简单的东西你不会,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怎么了怎么了。殊不知他们像这么大的时候还在院子里疯玩。其实孩子还小,接受能力比较慢,父母多点耐心就好了。
4、攀比心里在作怪。处处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孩子比,别的孩子会什么我的孩子就应该会什么,甚至要比他做的更好更完美,孩子做不到就开始对孩子指指点点,专挑孩子的缺点指责。殊不知这样做只会打击孩子的自尊心,孩子会产生自我否定,南辕北辙。
吹毛求疵因厚望,期待子女能飞翔。
自家教训挺深刻,当年太多少年狂。
而今后悔已晚矣,唯有寄望读书郎。
底子太差无奈何,好花盛开在隔墙。
挑孩子身上的毛病应该是司空见惯了,真正知道如何教育孩子的是专家,不是凡夫俗子。
挑孩子的毛病,虽然说出发点是好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究其根源,应该是做父母的缺乏自信,悔不当初,要是当时我不是那样,我现在就不是这样。现在这样的现实,应该是父母们不满意的,自己吃过的苦不想让孩子再吃一遍,特别是自己没考上大学的父母,见到人家有才华的人,就忍不住自惭形愧,就想让孩子实现自己的理想,补上少年时期留下的遗憾。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让喜欢挑孩子毛病的父母们明白,条条大路通罗马,孩子的出息不只有一条独木桥,知道孩子的心思,陪孩子一起快乐成长,这才是生活的正确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