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输在起跑线上,孩子的早教该如何做?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很多家长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越来越重视,其中最火爆的就是早教班。
很多家长会在孩子六个月左右的时候就会给带孩子上早教班,就连我们的许多明星也会带孩子上早教,例如杨幂、李小璐等明星。因为早教班的火爆,所以现在早教班特别多,所以作为父母,这个时候给孩子选择早教班的时候一定要冷静,不要盲目的去给孩子选择早教班。
想一想你想要让孩子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其实说句实话,孩子上不上早教班还主要是看孩子的具体情况,也要看父母的心态,或者是家庭的承受能力。如果各方面都是合适的,所以家长可以适当的给孩子报个早教班。
其实孩子的早教班并不是让孩子学习什么内容,你认为一个六个月大的孩子他能学什么呢?能学钢琴吗?能学画画吗?能学跳舞吗?当然不可能了,所以早教只是通过外部感官刺激孩子的大脑发育,孩子的大脑受到的刺激越多,大脑发育的就越好!
有一部分家长就会说了,既然孩子什么也学不到,所以没必要让孩子去上早教班。在家里也是一样教的,那么在开始的时候我也说了,如果家庭情况允许的话,家长可以适当的给孩子报早教班,如果各方面都不允许的话,完全没有必要来牺牲自己的生活,来给孩子去报这个早教班!
很多家长给孩子报早教班的目的就是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那么孩子上了早教班真的就比别人优秀吗?大家都知道早教班时间并不长,等孩子到了三岁之后就要进入到幼儿园生活了,那么这中间孩子到底能学多少东西呢?
我记得特别清楚,我有一个亲戚的孩子,这个孩子是没有上早教班的,每一天妈妈在家里看着孩子,就教孩子背古诗、认识汉字等。只要家里有朋友亲戚来,她就会让孩子给其他人表演背诵古诗,认识汉字的。
感谢邀请!
孩子的早教该怎么做?
其实,大多数的父母都会让孩子去上早教班,如果条件允许的话,的确是可以去上上早教班试试看的
比如这本小S都在用的《七田真胎教法》
把握8件事,珍惜一生中唯一与孩子身心合一的十个月:
1.胎儿期是人一生中能力发展最快的时期
2.分娩过程中强烈的挤压和环境的巨大改变,可能给新生儿带来惊恐和不安,妈妈们应该学习如何减少这种负面体验。
3.给胎儿更好的孕育环境:避免饮用水、食品添加剂、日常环境可能对胎儿造成的危害。
4.孕妇最应该多摄取的食物包括豆类、芝麻、海藻类、素菜、鱼类、菌类、和薯类
首先家长要对早教有一个科学的认识。早教非常有必要做,!而且很重要!但必须要明确:早教不同于上早教班。早教是一种育儿理念,早教班只是一个场所。你可以在家里早教,在超市,在公园,在马路……,生活中的场所都可以早教。最好的早教在家庭,最好的老师是父母。孩子早教必须在孩子感到轻松的环境进行。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多用心引导,多使用一些小技巧,处处都可以早教。比如从孩子 最基础的大运动,精细运动,到语言启蒙,数学数感启蒙,形状颜色认知,逻辑能力等等都可以通由家长带领孩子通过游戏锻炼开发。但是把孩子送早教中心就觉得给孩子完成早教了是很局限的。不管上不上早教班,家庭早教一定要做。举个例子,孩子在家和妈妈通过逛超市 在家做配对游戏掌握了形状,颜色,数数,锻炼简单的思维逻辑能力;通过在公园跑跳滚这些活动锻炼了肌肉能力;而在早教班的孩子通过一些课程的设计掌握这些能力。所以,面对早教班高昂的学费压力太大的家长,不需要为早教班上不上,不上会不会比别的孩子落后等问题焦虑。如果经济条件不允许上早教班,只要掌握了早教的要义和方法,在家里早教是可以做到的。我的做法就是,自己日常用早教理念育儿,在生活中早教,同时也报早教班。欢迎沟通交流
大家不想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其实目的是想孩子将来成才!那么成才的标准是什么?
高品格
高学历
弄清了这个就不难找到问题的答案,早教应该怎么做!
高品格来源于家庭教育,家长的言传身教!
高学历代表了超强的学习能力,学习能力来源于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习惯来自于环境,最后源头还是指向了家庭!
所以综上所述,我认为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起跑线的关键!
我弄不明白,人生的起跑线是什么?官二代、富二代,他们的起跑线是祖宗的,穷二代的起跑线是学会做人、长好身体,等待机遇。
不少家长听了培训机构的鼓吹,把孩子的起跑线定为早期培训上,不管孩子兴趣爱好天赋如何,总是攀比,不要输给别人,好象唯有这样才能让孩子不会输在起跑上,真是爽死培训机构老板,累死自己的孩子。
教育的最终目标是教师、家长、社会尽最大可能去发现学习潜能、引导[_a***_]按自己的潜质向着有利的方向发展,成为对社会有利的人。而不是样样领先。
我曾教过一个学生,数理化语英政六考试总分始终未起过60分(总分600分),他学习也很勤奋,但就学不了,有次和他交谈,他说读书好累,最喜欢在海上捉蟹,捉蟹是跟他父亲学的。我顺着他的兴趣鼓励了一句,要不你在这方面发辉长处,说不定今后会成大老板,结果,他初中毕业从事蟹的生涯,从捉蟹卖到收蟹卖再到批发,形成了产业链,如今,他真的成了大老板。还经常对我说感谢你当年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