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岁多的宝宝该学艺术,还是该自由地玩儿?
古人言:三岁老大七岁看老。以后的发展实际上在小时候已经基本定型了。几千年来人类智慧一直是量变,然而今后在人工智能的影响下,人类将会出现量变到质变的拐点。所以教育已经不能用以前的眼光看问题了。马云说三十年后孩子们将找不到工作,是很有远见的。
所以说到底是学艺术还是自由的玩,不能笼统的回答你。艺术应该怎么学,玩耍应该怎么玩,那也需要跟未来社会能相结合的。
在我看来,学艺术还不如学习编程。
现在这个社会,大家都开始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很多孩子都已经失去了自己本来应该有的快乐的童年。
其实究竟要让自己的孩子学艺术还是自由的玩儿真的取决于自己的父母,***如你也是一个不甘落后的人,可能就会让自己的孩子从小就开始步入到紧张的学习当中。
当然,我这个人比较注重孩子的天性,所以在孩子上幼儿园期间,我不会给孩子报任何一个补习班,或者是任何一个兴趣班,其实孩子在幼儿园的时候应该开开心心的玩耍就可以了。
最后还是想说:一些事情真的取决于父母,如果父母想让孩子多快乐两年可能就会让他好好的玩,如果父母想要让自己的孩子早日出人头顶那么可能就要让自己的孩子早点进入兴趣班。
图片来源网络
看来爸爸认为孩子自由地玩和兴趣班是完全对立的,上兴趣班就没法自由地玩儿!说实话,这样的观点对孩子而言反而是一个最大的误导。
如果一个孩子认为,学东西就不能玩,上兴趣班就只是完成任务似的枯燥地学,那孩子能有多少毅力去面对枯燥和无趣呢?估计大人都很难面对,别说孩子。
所以,上兴趣班,还是玩儿,最重要的不是搞二元对立,而是挖掘孩子的兴趣,引导孩子能在有兴趣的领域更好地坚持,更长久地投入。
比如练琴,如果拿着鞭子,不弹出一首曲子就不能下来,那钢琴就是孩子的敌人,带给孩子的就是恐惧感。如果家长和孩子逗着玩,哇,你弹得比妈妈还好,快点教教我这个怎么弹的。可能孩子就会很有兴趣,很有成就,钢琴就会是她证明自己能干的舞台。
所以,学习,不是一定枯燥,也不是一定无趣,不是和玩完全对立。发挥孩子内在的动力,或许孩子玩儿着就学了,岂不是皆大欢喜?
我有很多在首都的朋友,经常带孩子去美术馆、看儿童剧,其实都是在进行艺术启蒙。至于我们所谓的学艺术,我估计指的是一些艺术类的兴趣班,比如画画、舞蹈、音乐。
个人觉得艺术是一种素养,如果要走专业路线是需要先天的天赋和后天的大量的练习的,所以,在孩子4、5岁的年龄段还是艺术启蒙为主,让孩子接触一些艺术类的项目,了解一些简单的艺术知识,并感知艺术的美。而这些并不一定都要通过兴趣班来实现,更多的家庭的熏陶。
我在英国的朋友也跟我提及过在英国的幼儿园,学校是极力鼓励家长带孩子去博物馆、艺术馆,以及生活中的涂鸦创作,我觉得这些才是正确的做法,不知道大家以为如何呢?
我认为你的做法是对的,学艺术意味着报兴趣班,兴趣班是现在社会上比较热门的话题,一部分人的观点是让孩子自然生长,一部分人的观点是要帮孩子发掘特长。但是究竟哪种更做法更恰当呢?我身边有几个例子可以说明问题。
首先,是没有学习艺术特长的,朋友A说:他的父母从小没给他报任何兴趣班,因为想让他的童年更快乐,不要有学习的压力,结果就是他读大学了,当晚会开始,同学们上台表演的时候,他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朋友B说:小时候爸爸妈妈给她报了绘画班,可是学了一周中途放弃了,巧合的是她大学学了设计,走上工作岗位之后,迫切的需要有一些快速绘画速成班,因为自己的绘画功底欠缺,已经影响到她的的专业水准了。
其次,另一个,朋友C,是一个学古筝的女孩,从小被父母逼着学习考级,也有想要放弃的时候,但因为父母的坚持,她坚持下来了,工作之后,有压力有情绪的时候总会自己弹奏一曲来舒缓自己,甚至后来还兼职做了古筝培训老师,开始收学生了所以在我们这帮朋友面前开始得瑟,感觉自己小有成就。
两种选择的结果不言而喻。
再次,一些兴趣其实也是值得培养的,英语,绘画等,这些不止在生活中,也在未来的工作上对孩子有很大的帮助。不是一定要学出多大的成就,而是学会一种技能,一种坚持不懈的精神,但孩子毕竟是孩子,是没有自制力,因此,要找到孩子感兴趣的艺术,同时如果父母决定给孩子选择一项艺术特长的时候,一定要在一旁监督,帮助孩子坚持下去。
最后,孩子童年的时候可能会失去一点玩耍的时间,但其实也不能说失去,毕竟妈妈说了,孩子是在快乐的学习,也就是一种玩耍。可是等到孩子成年,她会感激你给了她一个并不轻松,但充实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