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在育儿过程中,容易有哪些不足?
在养育和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觉得有不足的地方有很多很多。现在细细想来,出现这些不足除了跟环境有关外,大部分是受家长的意识、常识、知识有限影响着。
比如说,孩子在家偶尔不高兴、不满意时,如果此时我们叫她快点洗手、快点吃饭或快去洗澡时,她说会很大声叫着:“不去”、“我很生气”,或啊啊啊的叫着反抗。
这时候如果是妈妈在身边还好,能慢慢哄,如果妈妈不在,我往往会忍不住发火,以“火力”压制她。我也不想这样子对她,但是一看到她那样,我脑子就空白了,不知如何开口哄。
由于经验、知识不足等,在给孩子报名幼儿园、感冒发烧等都吃过不少亏, 遇上过多次花钱买经验的后悔事。
育过过程是个漫长的过程,现在我把和孩子一起的每一天当成是我成长的每一天。
我觉得应该对自己有一个很好的反省。首先作为一个家长你,必须有耐心了。也不像你一个人了,在教孩子不尊重,你要注意你的言传身教,孩子就是一张白纸而你,却在社会这个大染缸里,孩子会把你的缺点一五一十地反映下来。
我觉得成为一个家长开始,你首先要怀疑你自己的行为语言,然后再就是反省自己已经做过的行为,多问自己该不该这样做!
家长在育儿过程中,最容易有问题的地方就是,无论他们是否承认,是否意识到,他们会把自己从原生家庭中学来的那些父母跟孩子沟通交流的方式,用到自己的家庭当中去。有的父母自己还是孩子的时候,可能受到父母的言语暴力或者不恰当的对待,比如辱骂和体罚等,他们会把这些如法炮制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即使有的家长愿意去学习,摆脱原生家庭的魔咒,但是有些根深蒂固的影响,既无法觉察到,也很难摆脱,需要深刻的觉察、反省和练习才能摆脱。
家长在育儿过程中,还容易受到周围人的影响,这些影响表现在,周围人对自己的育儿方式加以指点和评判,不自信的家长可能会产生疑惑,不知道自己这么做究竟对不对,也有的家长会产生攀比的心理,总是把自己孩子的短处与别的孩子的长处相比,却完全无视孩子自身的发展规律和特点。这样就会造就焦虑的家长,这样的家长反过来也会影响到孩子,让孩子不自信,或者觉得自己不受到尊重。
对于绝大多数家长来说,最大的不足,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恐怕没有几个家长不曾对孩子发火,或许有时是孩子有错,或许有时你只是在发泄自己的情绪。就算孩子有错,其实作为家长也不能乱发脾气,告诉他正确的做法比大吼大叫更有效。如果你只是在发泄自己的情绪,那更糟糕。负面情绪传染给了孩子,而且或许还影响了你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所以你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否则孩子也可能耳濡目染,也用这种方式去解决问题。每个家长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被人说没教养,所以好好说话吧,做一个有教养的家长,从而去培养一个有教养的孩子。
还有特别容易犯的一个毛病是不能以身作则。让孩子不要看电视、玩手机,自己却沉迷其中不能自拔。孩子在写作业,你在旁边陪着玩手机,他怎么能专心写;提醒孩子要整理好自己的物品,你却丢三落四;让孩子有礼貌,你却经常冒脏话。所以先做好自己吧,你就是孩子的榜样。想让他长成一棵笔直的树,你就做一个好榜样吧。
当然了,人无完人,做家长,可能会有这样那样的不足,只要我们认识到了,并努力去改变,和孩子一起成长吧!
每一位家长都想做优秀的父母,培养出优秀的孩子,然而很多家长却事与愿违,在漫长而短暂的育儿路上,出现很多不足。
1、缺乏耐心。孩子需要慢养,吃饭慢、起床慢、写作业慢等等,而我们的家长每天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快点吃、饭要凉了;快点起床,要迟到了;快点写作业,再去玩,“快点、快点”,每天孩子在家长的催促声中,并没有快点,反而变得越来越磨蹭。
2、过分溺爱。“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每个妈妈都知道这句话的涵义,然而在运用时,有多少妈妈替代了孩子的双手,帮孩子整理书包、帮孩子收拾碗筷,恨不得所有的事全包了。等孩子大了,听到有的妈妈开始抱怨了,“这是你力所能及的事,为什么要妈妈帮你”,早干嘛去了呢,一切为之以晚。
3、喜欢攀比。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都有着自己的特质,然而在生活中,家长总是喜欢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作比较,经常听到家长跟孩子说:“你看,XXX考试得了第一、XXX钢琴过了10级,你要有他们听话就好啦”。把无形的学习压力给到了孩子,殊不知这样一比较,孩子变得压抑、消极,更缺乏学习动力。
在育儿过程中,我们或许还有很多不足,我们要不断地反省自己,借鉴好的育儿方法,多学习育儿知识,总结积累育儿经验,让自己成为合格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