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妈妈比爸爸重视科学育儿?
我家就是爸爸比妈妈还要注重教育,就是爸爸比较忙于工作,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教育管教孩子。不像妈妈一样心思比较细腻。但是我老公只要一有空就带孩子去海边去动物园游乐场玩。我是全职妈妈,但是会打电话或者我们聊天的时候说要我忙于工作没空给孩子太多时间,你一定要好好教她。孩子快两岁了是不是要报兴趣班了,比如跳舞,唱歌,等等,比我还着急。所以有时候我也感觉到有压力。因为很多教育孩子方面爸爸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和孩子爸爸就沟通,只要有空爸爸就一定要陪孩子。在这方面我老公确实做的不错。我只要一有空就看育儿方面的知识,在网上看到好的书就下手。其实很多爸爸是比较关注孩子的教育的,只是爸爸的表达能力没有妈妈那么强。
这种情况不是绝对的。
首先,我认为一个人的原生家庭若很重视教育,那么等自己有了孩子之后,也会延续优良的家风去教育孩子。
其次,一个人学历越高,眼界,认识越高,会越重视育儿。育儿有很多种方式,有润物细无声的,有严厉在外爱在心里的,有风风火火直接表现出来的……这和个人性格还有育儿观念等都有关系。
我身边的很多爸爸们就很重视孩子的教育,而对比妈妈们琐碎表现在外的爱,他们对孩子的爱更加深沉,更具大格局,更加有力量。
因为妈妈的天性就是育儿啊,这是她们的责任也是她们的兴趣,不让她们管都不行(大部分女性),因为这个原因她们肯定会自动寻找最先进的育儿理念。爸爸以工作为主,他更多的精力放在事业上或者朋友上,他需要在这个方面找到社会存在感,他们本来就大孩子,哪里会去育儿,顶多是陪孩子玩啊。
我的观点是,这个现象很普遍,通常来说妈妈是比爸爸重视科学育儿。
比如为了上早教,妈妈们能“三顾茅庐”、多家比较,综合考虑来确定早教机构,关注环境、课程、老师、小同学甚至同学家庭等,但爸爸们可能就想的比较简单,有钱给报名就好了,兴趣班也差不多。
再比如宝妈们能凑一起,不管是线上微信群或者线下咖啡馆,只要在一起就能聊上半天关于孩子的性格、情绪、习惯培养、兴趣辅导等科学养育问题。也会去看书、报名课程陪伴孩子一起成长,总之有了孩子以后,多了一份终身养教的大事。
家庭里面,宝爸宝妈各司其职,科学养育孩子也不是多么困难的事情,做好各自擅长的,家庭和谐、成长环境快乐,让孩子像孩子一样成长就好了。没有必要一定比较在育儿问题上是妈妈更关心、付出的多还是爸爸总是马大哈。
就这个问题,之前也有群里宝妈讨论过,简单来说有以下观点:
这和宝爸身份的一些传统观念有关,一般会认为养育孩子是妈妈们的责任,而且他们对自己的力量很自信,也就是认为不需要什么教育理念,自己从小感受到的或者接触的养育孩子的问题,就够自己家孩子成长用的了,没必要那么大惊小怪的。
另外爸爸的不耐心,妈妈们出于母爱的本性特点偏向关心孩子的成长,时间相处上,妈妈们陪伴孩子时间更长一些,感情也更深厚些。另外爸爸们在照顾孩子和育儿理念、方法上考虑问题不全面,遇到做的不好的时候就没有信心再多过问孩子的养教问题。
希望回答对题主有帮助,欢迎留言交流更多育儿话题。
确实如此,因为粑粑们都是神经大条的生物,所以得名“粑粑”。当然,凡事总有例外,也会一些心思细腻的粑粑们,不过这种总体来说比较少见,而且遇到的几率很低,所以,我们还是要做好前者的心理准备。
对于麻麻们来说,看到她们的名字你就会理解女性和男性具备了截然不同的特质:一是麻烦;二是麻麻烦烦,即比较唠叨。这些特质充分暴露了她们的性格特点,即比较小心、细心,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比较多心。相较于神经大条的粑粑们,我们的优势自然立刻显现,表现出来就是格外关注育儿成长日记,格外关注育儿理念提升,格外关注科学育儿实践,格外关注育儿心得与体会,格外关注……于是,形成了鲜明对比,被誉为“火星遇到了水星”。
而且,妈妈们普遍更关注家庭事物,因为有部分职场妈妈升迁无望,有部分升级为“全职妈妈”;而爸爸们,普遍被冠以更有事业心的表现,他们要忙于工作、应酬和玩游戏,因此,男女职业分工和社会角色的不同,缔造了他们全新的育儿观和侧重点,让整个三人世界变得“鸡飞狗跳”。
孩子学东西只三分钟热度,该怎么办?
孩子三分钟热度,是因为幼儿时期,孩子专注玩积木的时候被打断,孩子玩拼图 被打断,孩子写作业被喊叫,……当孩子集中注意力做事,总是被突然打断, 就会形成做事学习集中不了精力的惯性,九而久之影响孩子的一生。
问题的根源在父母本身!
做事三分钟热度,这不正是孩子正常年龄阶段表现出来的正常反应吗?本身孩子喜欢的原因可能就是很简单可爱的,比如说老师夸某某某钢琴弹得好,于是好多孩子都会和家长说,我要弹钢琴。兴趣来的快,去的也快。这个时候,关键要看的是家长的态度。家长心里要有一个清楚的规划,哪些辅导班在你心里是无足轻重,上着陶冶陶冶,高兴就上,不高兴就停了。哪些辅导班是有意义,裨益终生的,风雨无阻,务必坚持的。其实技能的养成就是从有兴趣—没兴趣—坚持—擅长—热爱,这初始到热爱的过程,必定有千百次想要放弃的煎熬,孩子的自制力差,家长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因为到最后,熬过最痛苦的时候,后面就都水到渠成了。并且这不也是在给孩子无声的传授一个人生道理吗?人生路漫漫,不同的事物有舍也有得。
孩子一开始可能只是看见什么,然后感兴趣吵着要学,但是没有正确引导大部分孩子很难学下去,具体怎么引导呢?
1.父母要选对培训班,老师是主要引导的人,如果老师的课堂不够引发孩子快乐,引导方式有问题,也会引发孩子一开始想学,后来不学的问题。
2.我们父母做事是不是也是3分钟热度呢?我们要反思一下,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很小的时候,大部分习惯都喜欢模仿父母。
3.孩子天生是好动,耐心不足,我们[_a***_]选择用一些小游戏锻炼他的耐力,比如123木头人,看说先说话,先说的就输了等等。
对于孩子现在的情况,我们都要慢慢引导让孩子,并且以身作则,如果孩子真不喜欢,家长不要去强迫孩子
三分钟热度,想每个人都经历过,入门前很兴奋,入门后很枯燥,然后放弃,无论大人还是小孩都如此。
这里要说一下,如果不想三分钟热度,只有一个方法,就是找一个兴趣,学习并坚持之。
因为只有懂得坚持的人,才知道三分钟热度是一种浪费时间的行为。有人在一个领域有很高成就,跨界之后很快达到一定高度。有些人,不停学习不停转行,不停归零。
三分钟热度是一个很可怕的习惯,不要让孩子学太多,设计好兴趣的学习规划,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保持孩子最大的兴趣和时间。
另外,我也会偶尔打击一下我们家孩子画画的兴趣,压制一下她画画的冲动,让画画成为她的一个渴望的事情,有时候会有不错的效果。
谢邀,
请问当孩子不再去自己选的兴趣班时,您是否问原因,孩子是如何回答的呢?如果是我觉得没意思那个人觉得这是孩子很正常的表现,反而让我觉得是孩子正在寻找自己真正的兴趣爱好的表现。
第一,当孩子看到其他小朋友学画画,并且画的不错还受到表扬,孩子很羡慕也想尝试去学习。我想孩子对家长提出要去学习画画开始的出发点是好的,也想受到表扬也想画好,但学习几天感觉自己不适合便失去了兴趣。也是一种我们大人所谓的从众心理。
第二,孩子的注意力和专注力也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的,他们的意志力也是逐渐增强的,孩子只有真正感兴趣的事才能吸引他们做到忘记时间。就像喜欢看动画片的孩子可以坐着看一天。
教育建议:
个人觉得当孩子和家长要求说学这个那个时,家长首先判断孩子的性格是否符合孩子要求上的兴趣班,比如好动的孩子可以选择跆拳道,或者舞蹈,先建立自信,有了自信孩子也自然会集中注意力做一件事,慢慢也会有兴趣。
其次要多观察孩子对哪些有天赋,家长可以引导孩子选择有天赋的兴趣班。
有必要让一岁的孩子上早教吗?
我孩子小时候我送他上红黄蓝早教中心,后来我又订了早教产品,我慢慢发现,如果说爸爸妈妈有时间,真的可以买一些早教产品,每天陪伴孩子玩,做亲子阅读,陪孩子接触大自然,要比上早教课经济划算的多。
还有就是早期教育呢,一定要建立好孩子的安全感和专注力。当孩子在很专注的玩玩具,翻书或者玩泥巴,看蚂蚁搬家的时候,都不要去打搅他。 他渴了饿了自然会来找你。那个时候就是,培养孩子专注力的最佳时机。多关注孩子的感受,不要给孩子贴负面的标签,也不要跟孩子说“再不听话妈妈就不要你了。”这样的语言会让孩子没有安全感。
早教其实很简单,就是给到孩子正确的爱和陪伴,这是给孩子最好的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