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做家长的感叹当父母的不易,在育儿中怎样的亲子距离是最好的?
我当时带幼儿班级的时候,很多家长和我说“孩子太皮了,老师你多帮忙管管吧,他现在都不听我们话了“,要不就是说”我家孩子太粘人了,一刻也走不开,也不愿意上学”。
在这个过程中,不仅父母不易,子女也不易。
现在很多家庭都忽略了一点。认为亲密无间才是正确的亲子关系,认为事事包办、面面俱到的管控孩子,才是对孩子的爱。
而事实上,不仅人与人之间相处需要“界限”,亲子关系也是如此。界限感的模糊和丧失,可能会让亲子关系恶化,甚至导致教育失败养出一个“废孩子”。
生理界限感是指异性亲子关系的界限
孩子在3岁以后开始认知到男生跟女生身体的不同。所以这时候家长需要教育孩子对隐私部位的保护和对亲密行为的拒绝,建立健康的亲子关系。
比如:父亲在和女儿的相处中要有分寸不可过于亲密,否则会导致女儿将来在性方面的独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不足。
同样的,妈妈在与儿子的相处中也要保持界限感,若过于亲密,儿子在性格方面可能有所偏失,这也是“妈宝男”形成的重要原因。
养儿方知父母恩,当自己真正当了父母才知道养育一个孩子有多难。
前阵子追完了综艺节目《我家那闺女》,父母们说:"我们平平淡淡的过一生,也希望孩子平平安安过一生。"
是啊,我们希望孩子一生平坦、顺顺利利、有贵人***。
那在养育的过程中,我们要把握的尺寸有哪些呢?
孩子从两岁开始有了自我,希望自己能做决定。
当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后,爸爸妈妈可以给孩子建议,引导他自己做决定。
当孩子犯错时:
首先不是责备,而且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确实是这样,生孩子容易,养孩子难,做父母是一种享受,更是一个挑战,是孩子和你共同成长的过程!
亲子关系之间要保持合适的距离,该近的时候要亲近,该远的时候要放手,该你站在合适位置的时候要不打扰并鼓励孩子。
孩子受伤、生病、害怕、失败、失落、没信心的时候家长一定要和孩子亲近,多抱抱他,尽量给他多些身体上的接触,让他知道父母是他最温暖的港湾。
此时的孩子也最需要家长的关怀,一定陪在他身边让孩子度过难关,而孩子得到爸爸妈妈的爱,一定会好起来的。
这有利于形成孩子良好的安全感,不至于长大冷漠自私。
孩子有些时候是需要家长的离开才能取得成长和进步的,这时家长如果还时刻不离的跟着孩子,那孩子一定会停滞不前。
比如,第一次上幼儿园的时候,第一次夏令营,自己独立吃饭、做家务等等。如果家长帮孩子太多,恐怕孩子很难度过分离焦虑期,无法获得独立自主的能力。
该放手时放手,就是让孩子飞得更远。毕竟家长陪不了孩子一辈子,尽早让他独立才是最好的选择。
如果在课堂上、游戏中,你看到孩子犯错,请不要第一时间阻止孩子,并告诉他对错,你应该做的是:允许孩子犯错并让他把事情做完,这可是试错的过程,然后结束后,你鼓励孩子的好的方面,然后指出可以改进的地方。
孩子在体育比赛中,你也不用在起点给他加油,而应该在终于给他竖个大拇指,无论他取得任何成绩!
这是面对多大的孩子呢?如果宝宝很小,哪里来的什么距离?24小时陪伴吧?大一些了,就接纳尊重彼此的独立空间。我女儿4岁前,我24小时候命,然后,她去了幼儿园,头也没回的就进去了,然后,渐渐的她自己就要求~妈,我自己可以,你看着就可以,我需要的时候再帮我[抠鼻]完全不需要我抽离,她自己就感觉小翅膀长满羽毛了,这时候我就一边静静去呗,不招人讨厌[可爱]现在最美好的时光就是~她坐在我身边,看着她喜欢书或事玩着她的玩具,我一边做我自己的事。自己的亲身体会是:4岁以后,我也常常没了耐性,但由于之前的关系基础好,我女儿现在常常对暴躁了的我说:你的毛又炸了,来,我抱抱你,你就顺了[捂脸]所以,一个孩子是一粒***,育儿专家,不是娃妈,哪里有什么合适的亲子距离?如果真有,那就是,你舒服,娃也舒服的距离[祈祷]
感谢邀请。
其实每个阶段亲子距离的控制都是不一样的。在这里我们就要提出一个我们常常听到的一个发展心理学的专用词”亲子依恋“。
孩子0-2岁期间是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依恋关系的关键期,也是形成良好亲子距离最基础的阶段。
亲子依恋的类型有3种:
1、安全型依恋
当宝宝在妈妈身边时,内心会感受到足够的安全,可以在完全陌生的空间里进行积极的玩耍和探索,可以积极和陌生人接触。一旦妈妈离开了现场,从他的外表可以呈现出不安和烦恼,想要妈妈看着他玩耍。当妈妈回来时,他才可以安心继续平静的玩耍和游戏。
2、反抗型依恋
这种类型的孩子在感知到妈妈离开后,就会大声喊叫,极力反抗。等到妈妈回到他的身边,他表现出无所适从,左右为难的样子,一边想让妈妈安抚他,又在行为上拒绝和妈妈接触,还时不时的瞅妈妈一眼。
3、回避型依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