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中国式的家庭教育有什么看法?
中国的家庭教育有重要问题:一父母不能为幼儿做出榜样;二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太大;三大部分家长缺乏科学育儿知识,同是不愿意接受先进的,科学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四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五认为自己是父母,说的对与错都要让孩子无条件的接受,不与孩子正确的沟通,家长作风严重;六以家长的意愿让孩子做任何事情,大大的抑制了孩子的自主和个性的发展;七溺爱又加,是孩子懒惰,不会学习,不会生活,不会交友,不会协作。等等问题!
中国式家庭教育比较传统,家长对孩子呵护有加,关心备至,甚至到了溺爱的地步。
还样导致的结果是孩子对家长过于依赖,自主生活能力差,适应社会的能力差。
尽管做家长的也清楚溺爱孩子对孩子的成长不利,但总是下不了决心去改变,究起原因是见不得孩子受半点委曲。
中国式家庭教育,大多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为什么别人家孩子比你优秀,多数家庭一辈子都在比
我想大多数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听过类似的话。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和成绩好的比成绩;和女生比文静;和多才多艺的比特长,我们似乎从来没有比赢过。为了高考取得胜利,我们从小学就开始上辅导班;看到别人家孩子会弹琴,明天又给孩子报了一个班,我们总是在被逼着前进,很少有时间停下来思考孩子到底想要什么。好像停下来就是罪过。
现在多数家庭要么爸妈都不管,孩子丢给老师;要么爸爸忙于工作或者玩乐,把教育大事丢给妈妈,而妈妈情绪不好,逼得孩子喘不过气。这种现象很常见,孩子早期会很依赖母亲,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性格的形成,父亲会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爸爸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是他效仿的对象。所以,不要做一个缺席的爸爸!
(三)自己的孩子受不得半点委屈,溺爱毁掉孩子的一生
很多父母年轻的时候受过苦日子,现在物质生活丰富了,不希望孩子再受半点苦,所以,严重的溺爱孩子。俗话说惯子如杀子,挫折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是非常有必要的。经常看到一些家长不能忍受孩子在学校受一点委屈,甚至为了保护孩子大打出手,扰乱校园秩序。孩子在学校和学生发生矛盾很正常,家长应该理解和包容。
(四)家长:一切都是为了你好。孩子:你根本不理解我。
父母作为过来人,不希望孩子在走弯路,所以,很多父母都会为孩子铺好后路。但是,这是孩子想要的吗?不同的发展阶段孩子是很难理解父母的。人生就是这样,只有做了父母才能体会父母的辛酸。
关于中国式的家庭教育,你还有什么补充的吗?
认同我的观点就给我点个赞吧!
中国式的家庭教育没有问题。我亲眼所见,感同身受。我们的父母用传统的家庭教育教育了我们,我们用他教育了自己的孩子,孩子用他又在教育她的孩子。没有什么不正常。现在是国家教育出了问题,有待解决。
家庭式的教育,应该从严开始,子女成材是家庭管教严,我亦亲眼见到一个父亲是怎样管教子女的,成绩考试不合格,他对子女的管教方式就是打和罚跪,基至不准吃饭,我是旁人看到他这样管教子女,看到有些残忍,还要跪石头,他的教育方式就是让子女长记性,要有好成缘才不会受到罚跪,要子女知道父母挣钱辛苦不容易,父母的要求是要有好的成绩,才能对得住父母,他的管教方式挺管用,几个子女在他的管教之下,个个都读到大学,出来社会也成为一个有用之才,一个家庭懂得教育,是有利于成材,小孩子是不可以太宠,宠惯了就害了孩子的一生,不管家庭多富有,也不能过于宠爱!
如何评价百日维新?
谢邀。百日维新表面上看正大光明,但实际上它根本目的是让光绪不再是一个傀儡,或者说干掉慈禧太后。即便成功了……虽然不可否认这是中华民族的自强和救国思想的体现,但有一些措施的确让人难以接受,比如说康有为曾经试图合并中国和日本,让伊藤博文当总统……
大而论之的我们不讲。
我这里说一个故事,百日维新开始前慈禧太后是同意的,他拉着光绪的手说:“这次我全心全意支持你,咱娘儿俩不能做大清的罪人“。
可是后来为什么慈禧骂光绪不孝,又***戊戌六君子,这是因为有不得已的原因啊!
康有为太激进了,他不尊重太后,人家母子亲情被康有为一挑嗦,最终反目成仇。
可叹康君,你怎能如此不识时务,不识时务啊!悲夫!
国事就是家事,这是我们都知道的道理,只有一家人心意相通才能最好事情。可是两千年大变之夜,母子亲情快乐之际,康有为跳梁小丑的行为实在让人羞愧,愤恨,我千年文化毁于一旦。可不哀哉,可不哀哉?
戊戌变法对于清朝的影响其四并不大,现在看戊戌变法的影响,其实已经被夸大了很多。因为,百日维新根本就没有做出什么实质性的成果出来。
甲午战争以后,清朝败于日本,清朝上下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振动。日本以一个小国的能力,能够打败诺大的清朝,和日本的明治维新有很大的关系。于是,一些有识之士(当然也包括一些投机份子,比如康有为)开始认识到变法图存的紧迫性。
1895年,汇聚京城应试的一千两百多名举人,联名向光绪皇帝情愿,发起了著名的公车上书活动,这是戊戌变法的序幕。18***年,德国强占胶州湾,康有为上书光绪皇帝,请求变法。光绪皇帝召见了康有为,表示不做亡国之君,支持康有为变法。由于受到皇帝召见,康有为从一个小角色,迅速成为变法派的核心人物。
1898年4月,康有为、梁启超发起成立保国会。6月,光绪皇帝发布诏书,正式开始变法。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先后发布了100多道诏令,变法紧锣密鼓地展开了。
但是,光绪皇帝虽然做了一些努力,而由于光绪皇帝并没有实权,变法的诏书大多成为一纸空文。至于参与变法的人物,比如康有为,仅仅是一名六品的总理衙门章京上行走,也没有任何权力。变法较为坚定的谭嗣同等人,官职虽然比康有为大,但是也仅仅是一个小京官,且与康有为的分歧较大。而其他的真正拥有实力的大臣,要么是反对,要么就是在观望,并没有直接参与到戊戌变法中去。所以,戊戌变法根本是其实是一场闹剧,变法仅仅维持了百日也就不足为奇了。
其实,戊戌变法失败以后不到10年,清朝还进行了预备立宪的活动,这个预备立宪,是在慈禧的主导下发起的,参与的大臣更多,权力也更大,颁布的内容也比戊戌变法更多更实在,影响力和作用其实远超戊戌变法。
总的来讲,与其说戊戌变法是一场救亡图存的尝试,不如说是一场投机取巧的闹剧。
百日维新也就是戊戌变法,它的本质就是一场“夺权运动”,以光绪为首的维新派试图借维新变法达到从慈禧太后手中夺权的最终目的,却客观上加速了清朝的灭亡。不否认百日维新也有一定的进步作用和积极意义,但是各种原因决定了它失败的必然性。
1898年的清朝,政治生态已经处于弱干强枝的状态。戊戌变法的实质是进行全新的权力洗牌,启用毫无政治资历的新人,围绕在光绪皇帝周围形成新的权力中心,这是旧官僚们所绝对不可接受的。
不消说无甚根基的光绪皇帝领着以康有为为首的中下层知识分子来进行变法,就是慈禧老佛爷亲自来抓,直接触动了地方督抚大员们的既得利益,也万万搞不下去。事实也证明,根本不必慈禧出手控制光绪、叫停变法、通缉变法者,新政的几十条内容根本就走不出北京,地方大员只当是一纸空文。
事实上当时的清朝具备了开展自下而上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土壤条件,而不是自上而下。各地有远见的督抚早已经进行了包括工业、商业、教育等洋务运动的改良尝试并初见成效。康有为等改良派的折腾和失败,让地方实权人物看清了清***的没有未来,也让革命者从中汲取了教训经验,最终导致十三年后的辛亥革命爆发,各省纷纷独立,清廷权力完全失控。
所以,百日维新虽然是一场对的改良运动,却在错的时间、错的地点,由错的人发起开展,结局自然好不到哪去,六君子的鲜血也几乎白流了。